被趕出來的蘇步青,在二樓的樓梯口搭起一個臨時床鋪,掛上那頂破蚊帳,在這裏睡下。在屈辱和孤獨中,蘇步青含著眼淚睡著了。他還是第一次遭受如此大的屈辱,也是第一次獨自一人在外過夜。睡到半夜,他在夢中覺得自己好像突然從山坡上滾了下來。醒來他才發現,自己不是在床上睡覺,而是在一樓的樓梯口躺著。原來剛才他是從樓梯上滾了下來。蘇步青又爬上樓,重新回到了小床上。
麵對屈辱、孤獨和傷痛,蘇步青回憶起幸福溫暖的家。他想起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枇杷,和小朋友們一起放牛,坐在父親身邊閱讀算命書,全家人圍在一起喝紅薯粥。那些都是他幸福快樂的時光。想到這裏,他就更覺得屈辱。此時,他產生了放棄上學、回家放牛的念頭。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鄉童的友誼、兄弟姐妹們在一起時的歡樂,都與學校孤單、屈辱的環境形成鮮明對照。
突然,他想起了父親的囑咐。父親一直對蘇步青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幾個子女中,為蘇步青上學,家裏投入最多。想一想父母的期望,蘇步青下決心戰勝屈辱,堅持讀書。
蘇步青強忍著屈辱留下來繼續上學,然而,孤獨、苦悶和老師濃重的閩南話,都給他的學習帶來了嚴重的障礙。他一聽老師講課就發困,一見那些趾高氣揚的富家弟子就來氣。回到宿舍,他看到那個勢利眼的管理員,更是懊惱萬分。在這種環境裏,他一分鍾也不願意呆。怎麼辦?為了減輕環境的壓力和課堂上的煩惱,他就到大街上看熱鬧。
縣城裏的熱鬧和新奇,對於蘇步青減輕精神壓力、解除心理痛苦產生了作用。在看熱鬧中,他忘卻了富家子弟對他的欺辱,忘記了課堂上老師那令人厭惡的麵孔。
三期“背榜生”
蘇步青為了減輕心中的煩惱,到大街上尋找樂趣,卻忽視了學習。他經常曠課,遲到,不完成作業。為此,他受到教師的懲罰——罰站。
可是,罰站並不能幫助蘇步青改掉往大街上跑的壞習慣。他站了幾次後,不再覺得不好意思,而是坦然地站在那裏,想聽課就聽一聽,不想聽課了,就想大街上的熱鬧事。懲罰結束後,他繼續往街上跑,仍然癡迷地觀看集市上的熱鬧場景,傾聽市場上嘈雜聲,而對於學習則是應付了事。當老師見懲罰還不能幫助蘇步青集中心思學習時,就不得不采取極端措施,即當眾宣布,不準蘇步青出學校大門。
學校限製了蘇步青的行動自由,卻沒有激發起他的學習興趣。下課之後他就在校院裏遊蕩,尋找新鮮事物。有一天,他來到學校燒開水的老虎灶前,看見一口大鍋裏燒著滿滿一鍋水,快要開的水緩緩冒出蒸汽。蘇步青突然想到家裏煮雞蛋時,是把雞蛋放在水中。他突發奇想:“要是把雞蛋放在水中一定很好玩。”於是,他找來一隻雞蛋,在雞蛋殼上打了一個小孔,然後乘燒水的師傅不注意,把它丟進鍋裏。隻見鍋裏冒出一片乳白色的蛋花,蛋清外溢後的空蛋殼則隨著翻滾的水上下翻騰。看到這些,蘇步青高興地笑了起來。笑聲驚動了燒水的師傅。當看到滿鍋的水都被弄髒後,他就憤怒地對蘇步青說:“你幹了什麼?把我的水全給弄渾了。”這時,蘇步青才知道自己闖了禍。他本能地扭身拔腿就跑。然而,已經來不及了,燒水師傅追上了蘇步青。他先是一把將蘇步青推倒在地,然後又把蘇步青提起來,責問道:“你為什麼搞渾我的開水?”蘇步青小聲說:“是想看一看雞蛋放到開水裏是什麼樣子。”燒水師傅把這個淘氣的孩子揍了幾下,就把他放了。
貪玩,曠課,不做作業,不好好聽老師講課,也不認真思考問題,隻想著如何尋找新鮮和刺激,這樣的學生不管多麼聰明,也不會獲得好成績。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蘇步青得了最後一名。當時學校為了激發好學上進的學生,同時也是為了刺激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就把期末考試成績公布出來。張榜公布成績時,按照考分高低順序排列。成績最好的人,當然放在頭一名,考試成績最差的學生,放在了最後一名。當地人稱最後一名學生把整個成績單都背起來了,因此倒數第一名被稱作“背榜生”。來縣城上學的第一個學期,蘇步青就當上了“背榜生”。這當然不是光彩事。本來就被人瞧不起的蘇步青,當了背榜生後,更覺得沒麵子。學校放假了。當蘇步青把自己的成績帶回家後,對兒子充滿希望的父親拿著成績單直歎氣。
當了背榜生的蘇步青,下決心改變自己的狀態。他想好好聽課,認真完成作業。可是,老師講解的內容、課本上寫的東西,都沒有大街上的新鮮事有吸引力。每天上課時,他聽著老師的講解,耳朵裏就傳來大街上小販的叫賣聲,腦子裏浮現的是猴子向人要食物的動作。這種心不在焉的狀態,當然不可能把知識學懂。再說,與上街看熱鬧相比,學習是一項又苦又累的差使。所以,蘇步青在背榜生的壓力和父親歎息聲的刺激下產生出的一點欲望,很快就消失了。他繼續貪玩,到處尋找熱鬧和刺激。隻是不再搞惡作劇了,因為,燒水師傅的拳頭使他記憶猶新。他怕受皮肉之苦。
第二個學期快要結束了。臨近考試時,蘇步青才覺得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期末考試成績公布了,蘇步青又成了背榜生。放假了。蘇步青懷揣著這份自我感覺很不光彩的成績單,怏怏不悅地回家了。
第三個學期剛開始,蘇步青曾升起一點學習欲望,想努力把成績提高一些。可是,這種熱情並沒持續多久,他又回到了貪玩、厭學的狀態。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如同前兩次一樣,蘇步青又一次把成績榜“背”起來了。
學校就要放假了,老師讓蘇步青通知他父親來學校一趟。老人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跑了幾十公裏的路,戰戰兢兢地來見老師。蘇步青的老師對這位貧苦的農民說:“你兒子不喜歡學習,也不聰明。看來讀書不適合於他。你家境並不好,一個學期兩擔米的學費,對於你這樣的家庭不算小數目。孩子不願意學,花這個錢幹什麼?把孩子領回去教點農活兒,讓他長大後老老實實地種田吧。”聽完老師的話,蘇步青的父親歎著氣,挑著行李帶兒子回家了。
偶遇恩師發奮學習
父親仍然對兒子充滿希望。他相信自己的兒子是聽話的,也是願意學好的。所以,這個貧窮的父親,並不想讓兒子當農民。他在為蘇步青尋找新的學習機會。
蘇步青從縣城高等小學回家不久,家鄉附近的鎮上辦起一所小學。父親聽說後,立即把蘇步青轉入這所學校讀書。這裏離家隻有75公裏路,便於父親了解兒子的情況。
這所學校的老師講的不是蘇步青聽不懂的閩南話,上課用的是本地方言。這使蘇步青聽起課來覺得輕鬆有趣。上國文課時,蘇步青聽得很認真。他喜歡古文,也有這方麵的基礎。因此,蘇步青在新的學校裏,國文課學得不錯,特別是作文,更是他喜歡的科目。然而,此時的蘇步青,還沒有改變貪玩、好動、坐不住、喜歡四處亂逛的習性。所以,盡管他國文課學得很好,可是,老師對他印象卻很差。有一次,蘇步青交了一篇作文,文章寫得很好,使用了一些古代散文的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一定的思想內容。老師對蘇步青有偏見,認為蘇步青這種吊兒郎當的孩子,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就武斷地認為是抄來的。這個有偏見的先生,不僅給蘇步青的作文批了一個“毛”(差的意思)字,還對蘇步青說:“抄來的文章再好,也隻能騙自己……”蘇步青聽了這話,氣得連國文課都不想上了。他一度對國文課非常反感。老師上國文課時,他故意把頭扭到一邊,連聽都不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