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提出了《21世紀議程》,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21世紀議程》是人類大家庭為創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行動綱領。《21世紀議程》指出:“教育對促進持續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它能提高人們對付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能力,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對改變人們的態度都是必要的,使他們有能力估計並表達他們對持續發展的關心。”《21世紀議程》提出了環境教育的重要任務:重新確定教育方向,以適應持續發展的需要;提高公眾的意識;進行培訓等,從而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環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聯合國1992年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後,中國很快就製定了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確定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在世界上率先製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在該議程中寫道:“加強對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灌輸。在小學的《自然》和中學的《地理》等課程中納入資源、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內容;在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發展與環境》課程,設立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研究生專業,如環境學等,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於從初等到高等的整個教育過程中。”世界其他國家也紛紛行動起來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如1993年6月,東南亞國家聯盟為持續發展舉行了環境教育會議;1993年年9月,在印度新德裏舉行了為實現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全球討論會,等等。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為了可持續性的教育”,要求把環境教育與發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建立了環境、人口和發展項目(EPD項目),開始將環境教育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的塞薩洛尼基召開會議,確定了“為了可持續性的教育”的理念。這標誌著環境教育已不再是僅僅對應環境問題的教育,它與和平、發展及人口等教育相結合,形成了“可持續發展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思想的出現,為“綠色學校”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基於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的趨勢,聯合國教料文組織在1997年召開了一次世界環境教育培訓大會,總結成績,根據需要確定優先發展的教育領域和教育對策,並在此基礎上,製定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環境教育與培訓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