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學生知道了呼吸道對吸入的空氣有清潔作用,被呼吸道阻攔的細菌和有害物就形成痰和鼻涕等,隨地吐痰將會散布細菌等病原體而傳播疾病,汙染環境。但學生雖然知道不能隨地吐痰,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吐痰。以前家長和老師從來沒有教過如何去做,這令學生很困惑。
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具體的做法是:每天早上洗嗽時對口腔喉嚨鼻腔做一次較全麵的清理,以盡量減少吐痰的機會。出門時隨身攜帶手帕(或紙手帕),遇感冒要咳嗽吐痰或流涕時,將痰吐在手帕(或紙手帕)裏放進口袋,回家後處理或放進垃圾桶。如周圍沒有垃圾桶,用過的紙手帕不能亂丟,先裝口袋裏,找到垃圾桶後再放入。應該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會做的文明而環保的行為,但我們以前很少有人這樣去做。
在學習《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進行幾個案例分析,懂得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動物在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已經消失的動物,如旅鴿、渡渡鳥等。由於食物鏈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個物種,就有與之相關的10-20個物種消失。當地球上的物種逐漸消亡的時候,作為地球生物一員的人類,能夠幸免於難嗎?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如何去保護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呢?我們應該做到:愛護動物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隨意向動物扔雜物,不打鳥,不捕捉青蛙和蛇等野生動物,不吃野味,不購買野生動物及利用野生動物製成的商品,不販賣野生動物,注意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積極主動參加有關動物保護活動,宣傳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知識,說服並勸阻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要時尋求新聞媒體支援和法律支持。
在愛護花草樹木的過程中應做到:不攀花折枝,愛護樹木,不破壞綠化,保護草地,不使用紙製賀卡,多發電子郵件或短信,節約紙張,雙麵打印文件,廢紙回收利用,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進行保護樹木愛護綠化的宣傳,積極參加植樹活動,勸阻和製止亂砍古樹名木、破壞綠化的行為。
多使用布袋或竹籃購物,不使用一次性難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盒,減少白色汙染,正確處理廢舊電池,尤其是汙染性極大的紐扣電池,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如使用節水型抽水馬桶,洗淋浴而不用浴缸,也不到公共浴室洗湯浴,減少或不用自來水洗車,推廣汙水處理和水的循環利用,關注當地水體汙染狀況,及時發現舉報對水體造成嚴重汙染的造紙、冶金、化工等生產企業,減少水汙染。
使用節能環保型冰箱、空調,減少使用空調次數和時間,以保護大氣中的臭氧層。關注大氣汙染,出門多坐公交汽車,多騎車或步行,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降低溫室效應等等。
(3)關注環境問題,促進持續發展。環境教育必須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所有的人都行動起來,加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自己有良好的環保行為,而且要關注社會,關注當前發生和存在的汙染環境的重大事件,北方的沙塵暴,艾滋病,洪水與厄爾尼諾現象等重大事件,積極參與這些事件的探索討論,關注本身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行為。目前全球的野生動物種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減少,日益消亡。
全球每天有1500噸氯氟烴化合物排入大氣中,造成臭氧層空洞。每天新增加14萬輛汽車排放尾氣,每天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為5600萬噸,造成溫室效應。每天有55萬公頃森林被毀,161平方公裏土地荒漠化。每天有15萬人(多為兒童)飲用被汙染的水而死亡。我國人均水資源隻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3。水汙染和水資源的浪費仍相當嚴重。由於地下水的大量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我國已有50多個城市出現大麵積地麵沉降。人類向大自然的每一次索取,都將遭到大自然無情的報複。
學會在關注中學會思維,辯證地看待每一件事,正確處理和保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和諧的關係。環境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到地球上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到人類自身的活動與決策在現在和將來對資源、對當地社會,對全球以及對整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從而自覺樹立與環境、社會和諧共存的生存和發展觀。
總之,環境教育是對中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環境意識是科學意識,也是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培養從事環保的技能,主要是通過傳授環境知識,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態度和價值觀,提高環保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生存觀、發展觀,進而使其形成與環境和諧共存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