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什麼會預報地震。地震是地球內部巨大的能量釋放現象之一。有人曾做過計算,一次7級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20多枚2萬噸級原子彈釋放的能量,所以在震前必然有各種物理、化學和氣象等變化,如地熱、地電、地磁、光、聲、氣候、地下水化學成分都會有一定的局部變化。這些變化,即使是非常輕微的,但一些動物卻具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於是引起它們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反應,這就是動物在震前的異常行為。

目前,人們雖然已經知道有些動物能預報地震,但是對於它們預報地震的機理還沒有完全弄清楚。據上海師範大學動物學家虞快教授介紹,科學上有以下三點解釋和推測:

第一,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感受。魚類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能感受到人所不能感受到的超聲波和次聲波。一般人所能感受到的聲波範圍為16~2萬赫,小孩可以達到22萬赫,高於或低於這個聲波範圍就不能感受到。魚類內耳和身體兩側有側線感受器,這是一種機械感受器,能感受1~25赫的次聲波(頻率低於20赫的聲波),即使對水流壓力的微小變化或微弱的水流波動也很敏感;水母(海蜇)的傘體邊緣有感覺球,能感受8~13赫的次聲波。漂浮在水麵上的水母,能在暴風到來之前,感受到由於流動的空氣與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因此及時離開淺海,避免被巨浪砸碎的災難;在海洋中的海豚,能感受50~10萬赫的聲波,又具有完善的聲納係統。因此,它能利用超聲波(頻率高於2萬赫的聲波)正確地追蹤數千米以外的魚群,並能分辨出種類。由此可見,魚類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在震前出現異常反應的原因,很可能是與強震前有次聲波和超聲波發生有關。

第二,對熱的變化的高度敏感。在地震前,穴居動物都有明顯的異常反應。例如,蛇類具有頰窩或感覺小窩,窩內的感覺細胞對“熱”極為敏感。有人用南美洲的蟒蛇做過試驗,在波長為10600納米的紅外線下,熱量在每平方厘米0084焦時,就有熱感覺反應。由此推測,蛇在震前的異常反應,可能與地熱變化有關。

第三,對微弱的機械振動的感受。家禽和鳥類的腿部具有微小的感振小體,它們憑此能感受到枝頭或地麵上十分微弱的機械振動(幾十至一二千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曾做過這樣的試驗:用100隻家鴿分作兩組,每組50隻,將其中一組家鴿的感振小體與中樞神經之間相聯係的神經切斷。結果在一次4級多的地震前,切斷神經的一組家鴿基本上安靜如常,而另一對照組家鴿都驚飛了。這說明家鴿的感振小體能感受到震前的波動。在強震前,豬、牛、羊等家畜普遍出現異常反應的原因,可能與它們的腿部、趾部和腹部腸係膜等部位分布著大量對感受機械振動非常敏感的環層小體有關。

此外,蝙蝠能感受1500~15萬赫聲波。它的超聲定位係統極為優越,不僅分辨率高,而且抗幹擾性強,能從比信號高出200倍的噪聲背景中接收小昆蟲身上反射回來的信號。因此,蝙幅在地震前遷飛是與感受超聲有關的。

根據柏林弗裏大學赫爾穆特·特裏布楚教授測定,來自地麵的充電離子釋放,引起“先地震”,使狗、豬、鳥和其他動物出現緊張不安情緒,這就是人們在地震前所經常觀察到的動物異常行為。

那麼,人類能否預感地震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科學家認為人類沒有動物那樣預感地震的本領,隻有動物才能感覺人類視為“靜止”的震前外界變化。後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科學家首先提出,人類也能夠像一些動物那樣,在地震前的短時間內,表現出異常行為。例如在舊金山海灣地區,那裏的居民在地震前72小時內,出現煩躁、易怒、頭昏眼花、頭痛、惡心等征兆。由於每個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況不同,所出現的征兆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