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接受太空信號的植物
1971年10月的一天,美國一位電子工程師喬治·勞倫斯和他的一位助手來到加利福尼亞州南方特梅庫拉村附近的橡樹林公園,這是一個類似沙漠一樣荒涼的地方,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記錄野生橡樹、仙人掌和絲蘭發出的信號。
他們選好了位置,放好了儀器,便坐在離儀器約9米遠的地方休息,吃點東西。當勞倫斯咬了一口肉腸後,發現儀器上那種穩定的哨音聲被一係列清晰的脈衝幹擾了。起初他以為,這信號可能是由於他殺死了香腸中的某些細胞而引起的,可馬上又想到,肉腸中的細胞早已死了。勞倫斯對此感到非常驚奇,這種聲音信號繼續發出清晰的、連續不斷的脈衝,長達一個半小時以上,一直到機器原來的哨音恢複,表明再沒有收到什麼才停下來。信號肯定來自什麼地方,因為他的儀器始終向著天空。他懷疑這可能是某種東西或某人從外層空間發出的信號。
勞倫斯為想到這一問題而激動不已,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裏,他改進了他的儀器,名之曰“用於接收星際間信號生物動力站”。1972年4月,他把他那台精良的儀器,又對準了那次嚼香腸時對準的方向——大熊星座,做進一步的試驗。打開發聲信號幾分鍾以後,儀器開始收到一種雖短促但可找到規律的信號。勞倫斯說,在他監測天空的一個單一的地方時,大約每隔3-10分鍾就可收到一次一係列迅速的脈衝,一直延續好幾個小時。他不明白這種信號是從什麼地方發來的,又是誰發出的。但是他認為極有可能是星際間的飄流物,為它們原來的星體執行什麼任務。他說:“這些信號可能是在天體赤道上繞行,這個赤道上有稠密的星球。我們可以從這一星域獲得某些東西,而不是從大熊星座。”
勞倫斯在莫洽維沙漠證實了他的第一次觀測之後,又繼續在他的實驗室裏做試驗,將他的儀器指向同一坐標,讓它日夜不停地監測。勞倫斯一等就是幾個星期,有時幾個月。終於收到了一種地球上發不出來的信號。
勞倫斯相信,總有一天人們能用電腦分析出錄下的信號,可為它的性質提供更多的線索。因為信號發出極快,人手無法摘引其數據。但即使是使用電腦分析,也未必能獲得什麼樂觀的結果,因為“這些信息具有某種屬於個人的性質,當代電腦技術不能破譯它們。”就連利用熱能、環境壓力、靜電場以及重力變化的機械裝置也不能承擔截取來自外層空間信號的任務。勞倫斯設想,根據植物的特有屬性,也許能承擔這項任務。因此,勞倫斯正在努力研製一種生物型的監測器,與外層空間進行聯絡。
勞倫斯認為,從長遠的觀點看,與外層星係的生命進行接觸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那麼,植物王國裏的許多謎團都會被解開。
勞倫斯的研究逐漸得到了社會的承認。1973年6月5日,聖貝納迪諾一家學院的研究部宣稱,在勞倫斯的指導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體星際溝通聯絡的觀察所。勞倫斯製定了他稱之為“天體學”的新的信號接收聯絡係統。這個學院的院長愛德華·約翰遜說,由於無線電天文學不能察知來自空間的信號,學院支持勞倫斯的主張。無線電聯絡已經過時,以生物信號聯係聯絡的方法應予以試驗。
勞倫斯認為,也許植物是真正的與外星生物聯絡的媒介,因為是它們將早期的礦物世界轉變為適於人類生存的棲息地。我們現在所要做的是消除任何神秘主義,要使植物做出反應,包括溝通聯係,不應死抱著保守的物理學不放。我們的儀器製造應反應出這方麵的行動。
如果勞倫斯的路子是對的,那麼人們熱情向往的製造出金屬運載工具邀遊廣袤太空的設想,也將像哥倫布的“聖瑪麗亞”號一樣成為曆史陳跡。勞倫斯指出,有智能的生物能夠在頃刻間超過數百萬光年的距離進行聯絡,我們可以不用太空船,而是用專門的“電話號碼”去接觸它們。盡管這項工作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它的生物動力野外站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植物將作為美好、愉快和有效的合作者,去接通通向宇宙的電源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