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是自然界由於天體對地球各部分的萬有引力不等引起的潮漲潮落現象。引潮力的大小與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天體距地球的距離的立方成反比。因此,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陽的22倍。我們知道,月球在無空中每天東升西落,它在地球上的潮汐隆起(大陰潮),也是從東向西運轉的。這種運轉方向正好與地球自轉相反,潮汐和淺海海底的摩擦對地球起製動作用,使得地球自轉逐漸變慢,自轉周期逐漸變長。有人通過計算,推測出這種變化大約每百年地球的自轉周期增加0001秒。由於地月係統是一個能量守恒係統,地球自轉速度的減慢破壞了這個係統原來已有的平衡狀態,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平衡,於是導致了地月距離的逐步拉大。地球自轉速度的不斷減慢,引起地月距離的不斷增大,這種平衡形式的不斷破壞和重建若能持續下去,那麼在遙遠的將來,勢必有一天地球和月球的各自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都會相等。

到那時,一天就等於一個月了。這樣,太陰潮也就是月球在地球上的潮汐隆起也就停止了。但是那個時候,太陽在地球上的潮汐隆起作用仍在進行,專家們給這種作用取名為太陽潮。由於太陽潮也是自東向西傳播的,這種作用使地球與月球距離的增大繼續進行,再過一段時間,地球上的一天將長於一年,於是又出現了與過去形式相反的太陰潮。由以前的地球自轉周期短、公轉周期長,變成了相反的自轉周期長、公轉周期短。換句話說,就是以前的太陽潮時期是一月等於30天,新的太陰潮出現後過一定時間就是一天等於幾個月了。但這時的月球自轉方向不是自東向西的周日視運動,而相反卻是自西向東運動了。那時,如果人類存在的話,看到的月亮可不是東升西落,而是西升東落了,“日月平升東升西落”的自然現象可能也一樣成為那時人們口中流傳的遠古神話了。

在那個時候,由於月球周期性運動方向的改變,使太陽潮的運轉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方向一致,不僅消除了潮汐和淺海海底的摩擦引起的對地球的製動作用,而且方向一致產生的極大慣性加速度使地球就像順風船,自轉速度變快,自轉周期變短,這樣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又隨著縮短。有人曾進行過推算,當地球和月球兩者之間的中心距離隻有15000千米的時候,那時的一個月隻有53小時,而一天卻有48小時。估計強大的引潮力能把月球撕裂成許多一塊塊的巨大碎片,散布到地球的外層軌道中去,那時地球的外層空間裏就會出現—團明亮的光環。

“地球將來還會出現光環”,科學家根據潮汐作用引起的地球自轉速度、方向和月球與地球距離周而複始的變化,推出的這個假想似乎是一個天方夜譚式的神話,缺乏令人完全置信的說服力,況且這種推想還沒有建立起證據確鑿的科學基礎。但人們現在也很難拿出足以否定它的證據。按照這個假說,地球光環的再度出現將會是相當遙遠的事,檢驗這種光環的出現的最高權威是事實,我們人類中誰能留下來欣賞這樣的宇宙奇觀,並為這種假說充當人證呢?顯然誰也沒有時間等這麼長。我們隻能通過宇宙衛星資料去尋找更多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證據,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恐怕不是一個短時間的事情。

“地球光環”問題已經被有關高技術國家列為重點研究課題,不久的將來恐怕會有更多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著述問世,從而出現更多的揭謎假說,我們可以預見人類總有一天會揭開這個謎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