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是什麼?

鈾分裂是由一個中子(淺灰色)撞擊一個原子(深灰色),原子分裂成兩個大小差不多的部份,同時釋放出三個中子,其中的兩個繼續再分裂出兩個原子,同時釋出熱量及更多的中子,以此類推。如果有足夠的鈾,一個自給自足的連鎖反應於焉形成。

化學裏,“連鎖反應”則代表“一個造成產品必須有那個連續反應的反應”。那個產品是一個好問題,那個反應是那個問題的回應。

探索你某一個重大想法或某一個重大問題。把它放在白球體的最上方,為你接下來的答案及問題球體取名字,同時體驗它們。

頭腦就是頭腦所創造的比方說你可以將你的心智與一個機器相關連。注意你的心理生活的機械觀點,例如當你落入暴飲暴食及日夜顛倒的惡性循環中,或許你就會知道自己有時候是如何的機械化:沒花什麼腦筋就跟著慣例走。

當你將一部機器與你心智運作相關連,你開始看到更多機器的自然過程。包括其混亂及不可預測性。你的心智及機器都因這個連結及特性的結合而擴展了。

你的大問題是什麼?

人類大腦就是最精粹的連結機器,以及魔法思維機器(或稱創造者、發明者、發現者、探索者、學習者及溝通者)。它的存在是為了在尋覓意義時做連結。它是靠著連續把東西放在一起並分開它們來做魔法思維的。每個連結或創造都可能造成意義。這就是生產力!

“一個人不過就是他想法的產物”。甘地(MohandasGandhi)在他的書上寫道:“一個人會變成他所想的。”想想看這個推論:如果我們不學習去思考,我們不會成就什麼,也沒有任何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魔法思維連結膝蓋骨連結到建築物,建築物連結森林,森林連結到汽車——汽車連結到雲,雲連結到海,以此類推,我很確定你一定對這個遊戲很熟翻,這個遊戲跟“將點點連起來”的遊戲比起來,更冒險、更難預測。在許多期的《時代雜誌》及《新聞周刊》裏都可以看到這個風行好玩的“造成連結”形式。這裏是一個美國本田汽車公司的廣告,廣告的產品是本田喜美車,在廣告中提出以下神秘事件的發生:

這個廣告的高潮是在它令人欣慰的敘述:“每天麵對著隨時可能出差錯的許多東西,知道可以信賴自己的汽車是多麼美好的感受!”如果你真的好好想過這個結論,你可能會質疑依賴任何東西這個想法!毫無疑問,一個類似這種一連串發生的事情一直還在發生,使得讓所有事情都不出問題變得不可能,這個反射與莫非定律起共鳴:“可能會出差錯的事一定會出差錯。”

把所有東西連結起來增加它們的含意、關連及用處正是連結性(connectivity)的主旨。當你有了這個觀念,你可能會想要連結我剛才提到的東西。連結的過程包括問你自己:漆蓋骨如何連結建築物?或是,蝴蝶如何連結暴風雨?這包括暫停一會兒來尋找一個答案,或是觀察某樣與你想要連結的東西有關的東西。你可以說,這個需要停下來探索的正是一個關鍵性的思考行動,也正是創造過程的一部份。這是魔鬼思維過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你能想像多少,連結性就有多少的根源,這包括在某人心中連結、連係、結合、連貫、凝結、聯合等等。這些結合的動作可以導向所有的東西——從家庭社會關係到科學理論及實現連結性這個詞有它在解剖學上的生物根源,代表“連結的組織”,可以用來連結、支持或圍繞其他組織、器官、骨頭及軟骨的,它在化學上也有其根源,我們學到關於一對對的原子間的連結性。甚至在數學上,連結性也是一個通則,意指在表麵上的連結。基本而言,連結性包含其特性、秩序、程序或被連結的關係(在各種不同的意義來說)。

以下的素描是想要用遊戲的方式為你的想像力播種。我希望這些會激發你,或許你就會將幾乎不同世界的事情相連結了。每組形象都有許多明顯及不明顯的連結。注意,困難的程度——及精細的程度——會一組比一組增加。

本田喜美的廣告“現成的”魔法思維畢卡索的畢生抱負就是能像一個孩童般創作,也就是返樸歸真回到原始創造力的根源。通常他都能成功,比如說有次他用一個腳踏車的座椅及把手做成一個牛頭,在描繪他的創造過程,他說:“我不去找尋:我找到。”

這個造型以及法國達達主義藝術家杜象(MarcelDuchamp)的“腳踏車輪子”成為杜象稱為“現成”藝術的頭批代表。它們是由一般、日常製造的物品所組成的,可能物品本身就可以視為藝術傑作,而不隻是當做零件與藝術品相結合而已。這些作品在藝術表達方式的新可能性,為藝術世界打開了眼界。

使用魔法思維吧!

去發現你四周圍許多現成的魔鬼思維。推敲它們。與它們一起發明,並將你的發明用來豐美你生活的每個層麵。

除了視覺上的現成品外,別忘了也要看現成的口語。那些很普通、很日常、意味很深長的諺語。我們稱為老生常談或陳腔爛調的那些話,都是現成的。就像現成的藝術品一樣,它們是從平常的物質及辭句中衍生出來的。我們對它們的熟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它們所傳達的抽象概念或較難的想法、感覺及情緒。人們能夠立刻了解它們,因為它們有事實的清晰“鈴”響。它們在我們心中回響、在我們身體流竄,就像一枝顫動的調音叉。畢卡索了解這個,杜象了解這個,你也一樣。

你可以魔法地轉喻一個老生常談如“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可以將它放在不同的背景來詮釋它,增加它的意義。

集中魔法思維集中注意力在可以使你集中的魔法思維上。鏡子、鏡片及棱鏡都是可以反射、折射及擴散光線的物品。

杜象,腳踏車輪子,1913畢卡索,牛頭,1943你可以用一個鏡片來集光,創造一個更清楚的形象。你可以用一個棱鏡來分析光,看看組合成棱色鏡的各部位。

其他麼物品及活動會像鏡子、鏡片及棱鏡影響光一一樣,影響你的想法?有什麼會像麵鏡子一樣使你反省,幫助你看到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看到你想法的顏色,就像棱鏡讓你看到白光的七彩顏色?什麼東西會曲折你的想法,把你的想法放入(或拿出)焦距?

運用棱鏡將白光分散光譜將事實一個套過一個在我們玩這個傳統的蘇俄“一個套一個”玩具(或稱許願娃娃)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每打開一個娃娃裏麵還有更小的娃娃時,心裏都是非常高興的。你是否也曾經發現你的麻煩也是一樣,一個麻煩裏麵還有一個麻煩,一個接過一個?看起來互不相幹的事件,事實上都像一個家庭或蘇俄許願娃娃一樣互相關連。你是否可以看出你的一些問題也是這樣,小問題就套在或嵌在大問題裏?你可以試著為圖書中的娃娃標上你生活中的問題名稱。你可以找到一些問題剛好可以塞在其他問題中的嗎?如此組織是不是可以幫助你控製及處理你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