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沈季銓舍身救母

沈季銓,唐代洪州豫章人。他從小就死去父親,靠母親把他撫養成人。

沈季銓自小就比一般小孩懂事,知道關心母親、體貼母親。他聽母親的話,還能幫助母親幹力所能及的活。

他從不和別人爭論計較小事,有時有人故意逗他、惹他,無理取鬧,他從不生氣,總是一笑了之。時間長了,有人問他:“你怎麼這樣老實,懦弱無能呢?”他回答道:“為人老實有什麼不好呢?”那人很不理解,歎道:“你也太不爭氣啦!”沈季銓隻好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訴他,說:“我是很老實、但不是軟弱可欺。我想的是處處事事都不叫母親操心,不叫老人操心就是對老人的孝敬。你想想,和人家爭吵起來,你說人家的不是,人家反過來也會說你的不是;你罵了人家,人家同樣會罵你,使父母受到侮辱,這就是不孝敬了。孝敬父母,就必須做到自尊自愛,使父母免受侮辱。這樣做能說是懦弱無能嗎?”

那人聽了很受啟發,沒想到人不大,想問題倒挺深刻。這些話傳到了同齡人的耳裏,都不再惹逗他了,而且都十分敬重他,有的還照他的樣去做,不再惹事生非了。

貞觀年間,一次,他陪著母親到親戚家去串門,在照料母親過江時,天突然刮起了大風,船失去了控製,母親不幸掉到江裏了。風呼嘯著,母親來不及呼救就被濁浪卷入江底。“母親!”伴著這帶有驚慌、悔恨、痛心的呼號聲,沈季銓縱身跳入江中。他奮力朝母親遊去,抱住母親,曾幾次舉出江麵。但終因風大、水深、浪急,沒能救上來。母子一起沉入了江中。

過了一天,岸上的人才發現漂浮在江麵上的屍體。打撈上來時,人們發現沈季銓的雙臂仍緊緊地抱著母親的軀體,人們分都很難分開。

在當地執政的都督謝叔方看著打撈上來的屍體,十分感動。為表彰沈季銓舍身救母,至死不怠的品格,他著人買來棺材和祭品,岸邊的父老也主動前來相助,把母子埋葬在江岸的高處,名之為“孝子墳”。

沈季銓奮不顧身搶救母親,至死不怠的孝行陶冶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