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歐陽修不忘母教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宋代廬陵人(江西吉水縣)。
他4歲死了父親。母親鄭氏,是個很有誌氣的人,她親自教兒子學習,當時家裏很窮,買不起紙筆,便折蘆葦草棍做筆,在地上教兒子寫字。
歐陽修小時很聰明,聽母親的話,母親教他讀書,他總是聚精會神,聽一兩遍,就能背誦下來。他學習很努力,一次他得到韓愈的文稿,就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地學習。20歲時,文章就寫得很有名氣了。
他反對宋初五代留下來的浮靡文風,成為北宋古文運動的首領。他性情耿直,見義勇為。慶曆三年(1043)任諫官,以正直敢言,得到皇帝重視,麵賜五品服,也因為正直敢言而多次被放逐流離。
他對母親十分孝順,母親的教導,從不忘記。一次母親告訴他說:“你父親活著的時候當法官,經常在晚上點著蠟燭批閱文書,多次放下筆歎息。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是個判死刑的案子,我多方考慮,想讓他活,可是沒辦法啊!’我說:‘讓死者活,你有辦法嗎?’他說:‘我是想盡辦法讓死者活呀,達不到目的,那麼死者和我也都沒什麼遺憾了。我常常想著讓死者活下來,還有時置人於死地;可是現在有些人是常常吹毛求疵,唯恐犯人不死啊!他平常多次教誨他的弟子,常說這些話,我都聽得耳熟了。”
歐陽修一邊聽母親講,一邊記下來帶在衣袋裏。後來自己遇到這樣的事,就想起母親的話,不敢有半點疏忽。
歐陽修一生為政清廉、為人耿直、為事嚴謹,文傳後世,和他牢記母親的教導,按母親的教誨去學習、去為人處事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