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湯飛凡為父送飯
1981年5月11日,國際沙眼防治組織在巴黎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把一枚金質獎章授予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毒的中國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可惜,湯飛凡早已不在人世了,沒有見到這枚獎章。
湯飛凡1897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縣的一個偏僻的鄉鎮。他的父親是一位正直和善的農村知識分子,母親是一位賢惠、勤勞的家庭婦女。
飛凡家裏很窮,全家靠父親當鄉間私塾的先生過日子,沒有別的收入。飛凡從小就很懂事,從不惹父母生氣,有空兒就跟父親學習寫字,一寫就寫好幾篇,讀書不到背熟了不停止。
家裏的日子太苦了,為了節省開支,母親每天把午飯做好後,讓孩子們把飯送到學堂。這樣,父親既用不著來回跑路,又節省了家裏的開支。
飛凡在幾個孩子當中,是往學堂裏給父親送飯最多的一個。他把飯送到學校後,父親要留他在學堂裏一起吃飯,因為母親經常在給父親的飯裏放一隻雞蛋,或者放些蒸鹹肉。飛凡為了讓父親有一副好身子骨,不肯與父親同吃。他堅持回家,跟母親和兄弟姐妹們吃糙米飯和醃菜葉。
飛凡的母親在操持家務之餘,很注意對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她忙完了家務,晚上在燈下教孩子們識字,有時還給他們講古代英雄豪傑的故事。母親是飛凡最敬重的人,他經常幫助母親擔水、洗菜、做飯,使勞累不堪的母親減輕了不少負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小飛凡做夢也沒有想到,像母親這樣好的人竟染上了病,母親病得很厲害。鄉間缺醫少藥,飛凡剛剛進入少年時代,母親就離開了人世。
母親的死使飛凡家失去了一個主心骨。善良的父親遭受了這一打擊之後,過早地蒼老了。他家的日子更加艱難了。
母親的病故是小飛凡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個嚴重打擊。幾個孩子在房間裏望著外屋發愣的父親,心裏都很難過。小飛凡和弟兄們商量說:“母親不在了,父親每天中午吃飯都成了問題,我們一定不能讓父親餓著……”
弟兄們都同意飛凡的主意。
第二天將近中午的時候,父親正在上課,突然發現在學堂裏讀書的小飛凡不見了,感到很納悶兒。當他講完了課,穿起外衣正準備趕回家去為孩子們做飯的時候,房門突然開了,是小飛凡提著一個籃子趕來了。他見了父親笑著說:“父親,我給您送飯來了,快趁熱吃!”
一切全明白了,小飛凡是在最後一節課回家給父親做飯去了。父親一下子嚴肅起來:“你的學業可不能荒廢呀!”
飛凡說:“我們都商量好了,每天中午輪流回家做飯,拉下的課,晚上補,有不明白的,再問您,這樣行嗎?”
孩子們把今後的日子竟安排得這麼周到,父親還能說什麼呢?再說,如果不用這個辦法,又怎麼解決中午吃飯的問題呢?
父親打開盛飯的籃子,照例,碗中有一個醃雞蛋,幾塊鹹肉,一切和妻子在世時的一樣。
小飛凡向父親告辭,跑回家去吃飯。
望著小飛凡遠去的背影,父親的眼眶流出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