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金善寶砍柴養家

金善寶是為培養和推廣中國優質小麥而奮鬥了一生的著名的小麥專家。他曾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南京市副市長。可他不願意呆在政府機關做官,他心係祖國大地,大地上有他幹不完的事業。他這種勤勞的工作作風是跟幼年時長年勞作在家鄉的土地上和父母對他的培養分不開的……

1895年7月2日,金善寶出生在浙江省會稽山麓的諸暨縣石峽口村。他的父親是個鄉間的秀才,在村中私塾裏任教,母親是個勞動婦女,在家裏種桑養蠶。

在父親的教育和母親的熏陶下,善寶成長為一個懂事的孩子。他很小就體貼父母的辛苦。幼年的善寶就懂得上山幫母親幹活。從勞動中他漸漸體會到,一衣一食,都來之不易。

到了上學的年齡,善寶進入父親任教的私塾,他讀書特別認真,在學堂裏成績總是最好的。

從學堂裏回來,善寶經常一放下書包就背著筐子上了山,他不是去玩耍,而是去幫助采桑的母親幹活。母親見了兒子,心疼地說:“善寶,你讀書辛苦,還是回家歇著去吧!”“我不辛苦,母親日夜勞作才辛苦呢!”善寶堅決不下山,要幫母親幹活。母親見善寶越來越知書達理,孝敬父母,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欣慰地笑了。

南方的天,有時一陰起來就是幾個月,山鄉的人,沒事都要到山裏去砍柴,晾幹,以備陰天時燒飯用。

善寶的父親教書很忙,沒有時間上山砍柴,一家人燒飯用柴的擔子就落在了善寶的身上。

善寶經常扛著一把斧頭,腰裏係一根繩子,帶幾塊幹糧,就進山砍柴去了。

用於燒火的樹木,不像桑園裏的樹長在半山坡,全在大山裏,每次進山都要走很遠很遠的路。

一天,太陽落山了,善寶還沒有回家,母親焦急地站在村口懸望。

過了好久,母親看見老遠的地方有一座小山似的柴禾垛往村口這邊移動,垛下有一個小小的身影,正是善寶。母親急忙迎了上去,接過善寶身上沉重的柴禾垛,嗔怪地說:“嚇死人哦,為什麼搞得這樣晚,明天不要去了!”

“不,還要去!”善寶執拗地說,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他背的不是一大捆柴禾,而是一副生活的擔子!他認為自己真正地長大了!

第二天,從學堂裏回來,他又像以往一樣,係著繩索,扛著斧頭進山了。

這條蜿蜒曲折的小路,引導他走上了人生的旅途。沿著這條生活的小路,他走出了大山,走遍了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