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浩然不忘母訓

浩然,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梁金廣,浩然是革命戰爭年月的化名,以後沿用下來,成了現用名和筆名。祖籍河北省寶坻縣山藥莊村。1932年3月25日出生在開灤趙各莊礦區的一個貧苦礦工家庭。

浩然少年喪父,生活無依,母親帶他和姐姐寄居在舅父家。母親思想開明又要強,常常教育浩然說:“人活著要有正氣,要有誌氣,不然就等於白活一世。”這話一直銘刻在浩然的心上,成為他茫茫人生前程的一盞明燈,伴他至今。

少年浩然深念母訓,他想:正氣和誌氣,就是要好好念書,長大了去做官。他帶著這樣的想法進了本村的私塾學校。可是書還未念,母親病到了,他隻好與姐姐一起侍奉母親,日夜守候在母親的身邊。不久,母親病逝,他和姐姐便成了孤苦無依的窮孩子,哪裏還談得上念書。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藝術的誘惑,新生活的鼓舞,他愛上了寫作。由於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刻苦努力,所以寫得快,寫得多,寫得好。這時他已被選拔為《河北日報》新聞記者,前程似錦。

一次偶然錯誤,他被撤掉新聞記者職務,被“發配”到讀者來信科負責拆閱信件。這時,他又想起母訓:“人活著要有正氣,要有誌氣,不然就等於白來一世”這句話支撐著他的精神,使他抓緊業餘時間,練習寫作,向命運抗衡。他在報社附近租了一間民房,買了一張小炕桌,和一盞小油燈。每天工作一結束,就鑽進那間四、五平米的小屋,不是讀就是寫,終於寫成入門之作——《喜鵲登枝》,發表在《北京文藝》上。自此,一發不可收,很快成長為我國現代著名作家。

“十年動亂”,他又同遭惡運,受專案清查。用他自己的話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重重的摔倒了,摔得我昏天黑地,從肉體到靈魂都疼痛難挨。”

“人活著要有正氣和誌氣”,母親的話又給了他勇氣,使他振作起來。他決心要張正氣,鼓誌氣,從摔倒處爬起來。他想:“一個孤兒,一個半文盲的農民,在人生的崎嶇道路上,能從昨天走到今天,我就有信心和力氣從今天走到明天。”

母訓,再一次使他戰勝人生旅途上的坎坷,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山水情》(拍成電影改名《花開花落》)和《兒童故事集》、中篇小說《浮雲》、《勇敢的草原》等。以後他又陸續發表了《晚霞在燃燒》、《鄉俗三部曲》、《迷陣》、《蒼生》、《老人和樹》、《趙百萬的人生片斷》等等。

就在他60歲高齡,疾病纏身的情況下,他仍牢記母訓,決心用自己的正氣和誌氣,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大展才華,再幹一番事業。

浩然就是這樣,幾十年不忘母訓,母親那句“人活著要有正氣,要有誌氣”的話,伴隨他至今已整整60載,這60載,他曆盡坎坷,而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