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別有用心(1 / 2)

借著大理國邊軍入侵的契機開始培植自己的力量,扯著開辦書院的大旗在暗地裏編練私兵,還想出了那麼個聽上去有些別扭卻暗合大宋國策的名頭來糊弄世人。掩耳盜鈴到了如此地步,真要說起來魚寒這混蛋也確實夠無恥的。

“淑玹,那孽障何在?”忙碌一整天直到亥時將近才終於有了些空閑,朱熹顧不得什麼男女之防直接就把上官蒨妤給叫到了自己屋內,也不說給人家沏茶看座什麼的,直接就提出了一個有些問題的問題。

要知道,在本地能被朱熹稱之為孽障的家夥,除了魚寒就隻剩下了淩文佑,按道理說要找這倆混蛋直接去旁邊竹樓就行了,完全跟上官蒨妤扯不上什麼關係。也幸虧這西南蠻夷之地沒那麼多迂腐的講究,再加上又還有他那兩位紅顏知己在場,倒也不用太擔心善良淳樸的本地村民會跟那些在江南的對頭一樣傳出些什麼閑言碎語。

朱熹初時不是沒有考慮到這些,但他如今實在是被逼無奈才會有了這種很可能會遭致非議的舉動。三個月了,書院開張到現在足足過去了三個月,那倆混蛋露臉的次數簡直屈指可數。先賢是說過書術乃是小道,君子六藝裏那其餘四項才更為重要,但也沒說教授這兩門課程的師者就能夠不務正業隨便玩消失啊!

三個月裏就幹了兩件事,魚寒最開始做的那些倒也真讓朱熹感到了些許欣慰。掌握著豐富資源和成熟營銷渠道的大書商們沒有大力推廣畢升在百年前發明的的膠泥活字排版印刷,讓天下無數有心向學之士失去了熟讀經典的機會,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利益作祟,在現有雕版足以應付日常所需的情況下,誰也沒那心情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搞技術創新。而這一次魚寒為了能夠滿足教學所需在西南蠻夷之地複現此技,倒也不失為一件公德。

製定出了教學計劃,要求身邊之人必須有選擇性地教授知識。魚寒那句“最高明的愚民政策並非是讓百姓們不學無術,而是要讓他們讀你願意讓他們讀的書,接受你願意讓他們接受的觀念!”。有些混蛋有些無恥的理論,卻也有些讓朱熹感到了眼前一亮。因為這就意味著他可以借教學的契機篡改聖人之言,強行推廣那套迂腐至極的愚忠思想,培養出一大串意誌堅定的門生弟子去和朝中那些現在還隻會摳字眼的對頭們分庭抗禮。

有了一些好感,也有了一絲好奇,卻並不足以讓朱熹完全釋懷。若隻是淩文佑也就罷了,看在其先父的麵子上,朱熹也不會太過計較。但魚寒作為本地唯一的朝廷命官,書院的創建者,他怎麼能帶頭胡鬧呢?

丟下兩千餘青壯搖頭晃腦地讀書習字,書院名義上的負責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各寨的頭人們到是沒有多大意見,畢竟在他們看來鬧事的賊子不可能經常有,或許挨過幾次痛揍之後也就不敢在來羅殿地區胡鬧。能夠利用這次機會讓後生們多學文識字,那可才是真正受益無窮的,將來就算不能去考狀元也還可以憑借學識帶領全族擺脫這個蠻夷的稱呼,成為在其它藩蠻眼裏和漢家讀書郎一樣值得尊敬的族群。

“先生切莫為那混蛋氣壞了身子!”恭恭敬敬地接過慧慈手中熱茶依足弟子之禮遞上前去,對於朱熹此時的憤怒,上官蒨妤完全能夠理解。

任誰要同時教導兩千餘學子也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隻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也足以讓無數的師者望而卻步。但朱熹做到了,在魚寒三天兩頭失蹤的情況下,他主動承擔起了書院的日常事務,帶領著法海等人不遺餘力地為眾多學子答疑解惑。短短三個月裏,朱熹已經比初來羅殿的時候顯得蒼老許多。

這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是一個值得人尊敬的大儒。即便是心中有著太多的怨懟,即便是身體已經達到了極限,他依舊言而有信為了一個承諾在苦苦支撐。或許他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或許他會有意識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門人,但僅憑這份堅持他也無愧師者之稱。

上官蒨妤為能夠拜入朱熹門下而感到慶幸,如果有可能的話,她會毫不猶豫地將某個成天占自己便宜的混蛋扔給恩師當出氣筒。遺憾的是,她現在也隻能麵帶苦笑地解釋道:“那混蛋前些日子倒是對弟子提及過最近會外出一趟,卻並未詳細說明去處,故而弟子實在無從得知其動向。”

“他居然連你也隱瞞了?”魚寒對於上官蒨妤的那點心思早已是人盡皆知,如今突然到了這個回答,朱熹略感驚訝之餘卻隱隱覺得那個混蛋的失蹤或許並非自己所預料的那樣,或許他真是有什麼不便為人所道的要事需要去處理?

但那又應該是什麼呢?執行公務?不可能,子玉兄那邊也沒有任何消息傳來,況且最近並無生人前來寨中。再者說了,就魚寒那正九品和武州別駕兼職羅殿招撫使的身份,能有什麼公務是需要偷偷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