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舊年往事(1 / 2)

魚寒當年奉旨匆匆離京,朱熹亦受其牽連隨同前往洞庭湖尋找傳說中的傳國玉璽,他那兩位紅顏自己則和上官倩妤一同被留下來充作了人質。也幸虧當今官家雖然崇尚節儉卻並不吝嗇,或許正是因此而心存愧疚才會派人盤下了朱熹當年租住的小院作為賞賜,這才讓再次回到臨安的眾人不至於跟擰了倆王八前來蹭飯的辛大俠一樣還得寄人籬下。

住著朱熹的房子,最關鍵的是辭官不做之後還得借著這位當世大儒與張栻的個人關係去嶽麓書院掛個名號混上好幾年。魚寒就算是心中有再多的不滿,也必須按照人家的吩咐自掏腰包給自己一行人籌辦一桌接風宴。

去村頭打兩壺好酒?這話也就朱熹說得出口,魚寒可不願意剛回臨安吃的第一頓飯就讓自己受了委屈。好在大宋朝商業發達,各大豪華酒樓的送餐比起就後世那些國際知名快餐企業來都不知道要強上好幾萬倍!

三百貫大錢扔了出去,還不到兩個時辰,臨安城禦街上最有名氣的百味齋那三十六道讓人看了就會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就已經熱氣騰騰地出現在了朱熹的破院裏。若非魚寒自己覺得私人聚會不好意思太過張揚,人家還能免費附贈一場上門音樂會。

“來!幼安賢弟,且滿飲此杯!”或許是在羅殿的日子過得並沒有表麵上那樣舒心,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和西南少數民族相處久了也沾染上些豪爽之氣,如今的朱熹隻要一端起酒杯就別想在他身上找到那股儒雅之風。

“元晦兄請了,小弟先幹為敬!”辛大俠還是那個辛大俠,雖然時隔多年後看上去有些憔悴,但當年能夠把一代神棍皇甫坦都給灌得爛醉如泥的他,還怕和別人比拚酒力?況且以前為了給朱熹留點麵子每次對飲都沒能盡興,如今這榆木腦袋好不容易酒量見長,兩人還不正應了那句酒逢知己千杯少?

“賢弟,來把這個喝了醒醒酒!”不管是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還是出於朱熹個人的迂腐喜好,女眷們並沒有在宴會上停留太多時間就已經匆匆離席而去。好在上官倩妤臨走前也沒忘了交代淩文佑,給那個倒黴的出了錢還需要陪坐在末席替人斟酒熱菜充當小二的魚寒備上些醒酒之物。趁著桌上那兩位喝得興起開始吟詩作對的功夫,淩文佑這才有空給退到角落休息的魚寒遞上一碗冰鎮綠豆湯。

沒錯,就是冰鎮的綠豆湯。可別以為華夏古人受到科技水平的限製發明不了電器產品就沒辦法在盛夏獲得冰塊,隻能刨個坑把冬季的冰塊給儲藏起來供貴族富紳享用的說法也就是在金國餘孽再次入主中原對華夏文明去其精華取其糟粕之後才會流行。

事實上早在唐代就已經有人發明了硝石製冰技術,而宋時商人們更是把這手法玩得爐火純青,別說天子腳下的臨安城這種大都市,即便是在江南隨便找個小鎮都能看到一大串在夏天賣冰棍的。這也就是大宋的畜牧業不夠發達,江南民眾不太習慣食用乳製品,否則都不用等到蒙元蠻子靈光乍現,宋人就能將被扣了個西方名字的冰淇淋給搗鼓出來。

“舒坦!”並沒有喝太多酒,隻因長途跋涉實在是疲憊不堪再加上初回臨安還有些水土不服的魚寒灌下這一大碗冰鎮綠豆湯後頓時覺得神清氣爽,悄悄指著不遠處那倆正在顯擺文學造詣的微醺文士道:“淩兄,你瞧他們這架勢,還得喝多久?”

“還早著呢,就他們這樣,少說也得要喝到雞鳴時分!”再怎麼說也是出身大戶人家,見識過自家老爹宴請文士的陣仗,做出了大致判斷的淩文佑卻不忘埋怨道:“賢弟啊,不是愚兄的要說你。不就是讓辛大俠蹭個飯麼,你幹嘛要去花這份冤枉錢充闊?畢竟咱掙下的那點家當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俺哪知道會是這結果?這不是剛回來有點興奮,才會……”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委屈,魚寒正準備找個借口來充當應付淩文佑的解釋,也順便做一下自我安慰,卻在話還沒說出口的時候就已經被桌上兩人的話題給吸引了所有注意力。

“幼安賢弟,這幾年為國事殫精竭慮而少生白發,想必也立下了不少豐功偉績,何妨在此時說出來以佐佳肴美酒,亦讓愚兄與有榮焉?”以詩詞歌賦述完了離別之情,講完了數年見聞,朱熹突然開始對辛棄疾這些年的為官政績產生了興趣。

“唉……”長歎一聲,將杯中美酒猛灌入口,辛棄疾卻扭頭瞧了一眼魚寒才道:“說來愧對元晦兄之厚望,愚弟這些年隻能用虛耗光陰一事無成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