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把希望寄托在辛大俠的身上?魚寒很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卻又不得不接受。因為正如朱熹所說的那樣,如果馳援柳芳芳所部助其奪取益都府幾大重鎮從而利用聲勢浩大的山東義軍吸引金國君臣注意力的計劃不能取得成功,他們在牟平就需要麵對強大的金國正規軍。即便是把伊什布放了回去,他也出於自私和貪婪的天性攪亂了登州官場,還是派不上多大的用場。
肩負著一個艱巨到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承載著所有的希望,辛大俠能夠承受住這種壓力嗎?別說是上官倩妤進和朱熹,就連魚寒也不知道。因為他當初雖然想出了這個損人利己的餿主意並付諸實施,但他的心裏其實也是一點把握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是迫於形式而做出的一種冒險行為。
畢竟辛棄疾雖然文才武藝以及謀略各方麵都出類拔萃,但他現在率領的是一支完全不應該屬於這個時代的特殊軍隊。而更加不靠譜的是,魚寒這個跑步來到大宋的混蛋根本就沒有相關經驗,在給辛大俠胡扯那種全新的法的時候也是說得既籠統又含糊,甚至還夾雜了很多想當然的東西在裏麵。
一支雖然有些戰鬥經驗,卻隻進行過短期係統性訓練的特殊隊伍,以前能夠取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戰績,大多還是憑借的運氣和各種有利條件。而現在,他們要深入敵軍腹地展開一場完全沒有增援很難獲得補給的戰爭,所能夠依靠的僅僅是辛大俠的指揮才能和將士們的臨戰發揮。
任何形式的祈禱都沒有用,因為諸天神佛沒有閑工夫來管這些俗世的糾紛,否則這個世界上哪來這麼多的戰爭。魚寒等人現在能夠做的就是信任,信任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可以帶領著那些經過訓練有了一定基礎而且身上帶著各種稀奇古怪裝備的兄弟們能夠創造出奇跡。
而事實證明,在另一個時空中因為歸正人身份以及豪爽性格而不能受到大宋朝廷重用,最終隻能在嫉妒與猜疑中隻能鬱鬱而終的辛棄疾,一旦能夠擺脫這樣那樣的束縛被放在了正確的位置上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天賦,完全有能力迅速掌握全新的戰術並加以完善,而魚寒等人就是想對他感到失望都很困難。
從牟平出發的時候隻有不到五百人,但辛棄疾的身邊卻已經聚集著三千多精壯且各有所長之士。能有這麼大的變化,實在是因為這位受到某個混蛋影響變得做事有點不地道的燕趙奇俠實在是太能折騰。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不僅攻克了數萬義軍圍困好幾個月都沒能找到下手機會的臨朐,奪取了臨淄城,還順道把壽光以及樂安給鬧了個天翻地覆。若不是跟在他身後享受勝利成果的柳芳芳所部實在沒有更多的能力分兵駐守,博興城內的大金國官員們肯定不能像現在這樣膽戰心驚地蹲在家裏等著挨揍。
取得了一連串讓人想都不敢想的輝煌戰績,手下卻隻有倆倒黴蛋在夜襲壽光的時候為爭奪打開城門的功勞而扭傷了腳,再加上辛棄疾當年追隨耿京時在北地闖下的赫赫威名一直為人所念叨。他若是想招人,隻需登高一呼就能拐跑超過三成的義軍,而且柳芳芳就是想攔都攔不住,更何況人家根本就沒有這種想法。
柳芳芳並沒有阻止辛棄疾在自己隊伍裏挑選人手的意圖,更多還是因為這位蓬萊魔女已經被短時間內所發生的變化搞得有些頭暈眼花,以至於率軍進駐了宜都城以後都還會在半夜夢醒時分狠咬幾口自己夫君的手臂以確定她沒有做夢!況且辛棄疾在創造出奇跡之後除了補充戰場消耗以及要求幫忙把各地庫存的鐵器運六成前往牟平之外什麼都沒要,就連城池都是大大咧咧地扔給了在一旁傻眼觀戰的義軍,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既然大家都是在對付金軍,而擁有更大能耐的辛棄疾和那位呆在牟平的前大宋喻口縣令又手下缺人,那就睜隻眼閉隻眼當作回報算了。而且辛大俠做事也挺講規矩的,沒有像大宋官軍一樣挾恩行那釜底抽薪之計,把義軍中最能征善戰的精銳給挑走。被他選中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擁有一技之長,卻在義軍作戰時派不上太大用場,頂多隻能當作輔兵使的成員。要是這都還故意刁難,那傳了出去可實在容易讓人覺得義軍小氣不懂禮節!
完成了馳援義軍,助其奪取益都府重要城池順帶拐帶人口的任務,辛棄疾卻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最重要職責。連夜向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柳芳芳提出辭行,冠冕堂皇且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是要率領麾下將士趕在金軍展開反擊之前再去折騰一下,為義軍加固城池完成布防爭取到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