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和平談判(上)(1 / 2)

當初朱熹和辛棄疾會同意魚寒進行這麼一場冒險的軍事行動,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民眾尚未對大宋朝廷徹底絕望的山東等地有大量義軍在與金國統治者做著頑強的抗爭,這讓他們覺得民心可用。錯誤地認為完全能夠在僥幸攻克中都之後迅速地將當地民眾組織起來彌補自身兵力的不足,憑借中都城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海上的補給通道繼續與金人周旋,然後再窺準時機向周邊進行擴張,從而徹底把金國拖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今魚寒等人倒還真就是憑借著逆天的運氣進了中都城,可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無比悲痛地發現想要發動民眾組織民眾與他們共抗外辱,是那麼的荒唐可笑。由大宋朝廷所倡導發起的對幽雲十六州百姓的冷漠與歧視,已經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徹底拋卻了幻想,開始做起了大金國的子民,開始把他們這支前來收複故土的軍隊當作了入侵者。

數十年後大宋寧宗朝的首相韓侂胄在主持開禧北伐時,北方的漢人並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反抗金朝的活動,更別說一呼百應和宋軍一起抗金。而如今冒然攻取大金國中都城的魚寒等人卻麵臨著比那還要危險的境地,因為他們甚至可能還會遭到與他們共根同源同樣流淌著華夏血脈的同胞們的強烈反抗!

猛然發現了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想要在短時間內就接受很難卻又不得不接受。而對於一支深入敵國腹地,既無充足物資保障又難獲本地民眾支持的軍隊來說,即便還是占據著相當程度的優勢卻已經陷入了萬劫不複之地。想避免出現全軍覆滅的結局,放棄看似唾手可得的勝利立即率軍撤退,就已經成了唯一正確的選擇。

魚寒已經在殘酷的現實下萌生了退意,其實對於大金國君臣來說,首要任務也並非是徹底殲滅這支膽大妄為的敵軍,而是如何避免率軍前來的那個混蛋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狗急跳牆做出人神共憤的更瘋狂舉動。因為同樣殘酷的事實已經證明,如果是及其倒黴地與一個混蛋為敵,完顏雍最擔心的局麵就有很大可能會出現。

一個膽大妄為了到敢於率領萬餘人就跑來大金國都城鬧事的混蛋,在沒了退路又無法獲得本地民眾支持的情況下,居然說想要解決這個麻煩會很簡單,隻有區區的兩個字?那會是什麼?朱熹聽得懂,辛棄疾猜得到,陪著琴心前來的大金國重臣們同樣心知肚明!無非就是充滿了血腥味的屠城之舉,或者用斯文一點的話來說叫做與大金國軍民同歸於盡!

魚寒真會做出天怒人怨的惡事嗎?沒人敢保證,但所有人都清楚大宋對幽雲地區漢民的態度。當年馬擴沒能唬得耶律淳去投靠徽宗皇帝,那是因為宋軍根本沒有嫩嫩公裏對遼國構成嚴重威脅,所以誰都不會把他的話太當真。而同樣的話從一個混蛋的嘴裏說出來,那可就由不得旁人不先信上三分。

對於一個混蛋來說,名聲是最不重要的,所謂的千古罵名或許在他眼裏隻是笑談!他或許會出於某些顧慮而不會對城內那些手無寸鐵的普通民眾大開殺戒,但他想要拖上大金國的君主和滿朝文武殉葬似乎也沒什麼阻礙。因為魚寒如今已經站在了毫無還手之力的中都城內,並且對大金國皇城構成了非常直接且可怕的威脅。況且這個混蛋的所率領的將士都已經有被朱熹給灌輸了極其迂腐的愚忠思想,他若是想要攛掇這些看不到生存希望且擁有強大攻擊力的兄弟幹點什麼出格的事,其實也非完全沒有可能。

正所謂麻杆打狼兩頭害怕,魚寒想走想要盡快帶著幸存下來的兄弟們趕緊離開這個會讓他們全軍覆滅的險地,而大金國的君臣們更加不希望這個混蛋繼續留在中都城內對他們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所以這敵對雙方間的共同意願就這麼簡單地形成了,也非常急迫地想要在短時間內就達成撤軍協議!

三天,三天之後還是在此地舉行撤軍談判,這是琴心與魚寒經過一番唇槍舌劍之後最終形成的決議!至於那個小混蛋為何在火燒眉毛的時候還要繼續拖延時間,其實雙方都很清楚,他不過是想要親自證實大金國十九公主所描述的事實,想看看是否真的無法獲得本地民眾的支持。

對於這種魚寒這種依舊存有幻想的要求,朱熹和辛棄疾不會反對,因為那正是他們所希望的。而大金國的重臣們也懶得提出異議,因為他們相信鐵一般的事實不可能在轉瞬之間就獲得改變,更何況他們還可以利用這點意外獲得的緩衝時間來調集勤王大軍。

“三天不見,魚公子憔悴了不少,看來您是相信了琴心當日所言?”再次坐到談判桌前的琴心顯得更加自信,因為作為一個優秀的情報工作者,她很清楚這三天裏發生了什麼。魚寒麾下大軍已經清楚地感受到了本地民眾的排斥,若非有大金國派出的官員維持秩序,說不定那些本地民眾已經對這些入侵者展開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