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宋臣之謀(中)(1 / 2)

“愛卿還有何妙計?”作為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孝宗皇帝實在不願意看到有人在自己的地盤上肆無忌憚地瞎胡鬧,況且他在去年剛被人指著鼻子臭罵了兩次也正憋著一肚子的火,實在是想要做點什麼來讓天下人都知道他這個大宋官家是有能力的是不會屈服的。怎奈既熟知兵略又勇猛過人且善於駕馭兵將的虞允文英年早逝,滿朝文武無論是吳拱還是吳獵亦或別的能征善戰之士都無法被完全信任並委以重任。三軍無帥,還琢磨著要采取武力反抗,豈不是在自取其辱?

被迫選擇了隱忍不發委曲求全,如今卻聽說還有別的法子可以在不調動朝廷大軍的情況下就把金兵給糊弄回去,孝宗皇帝怎能不感到眼前一亮?要知道,在大宋朝若遇敵軍入侵,甭管是大宋軍民一心把對方給揍跑了,還是敵人跑來搶了個盆滿缽滿自行回家過個快活年,反正大宋的史官們都會慎重其事地以“今年我軍擊退侵略者一次”這種方式進行記載。

對於思維正常的大宋官家來說,金軍是否南侵不重要,金軍折騰得大宋境內遍地狼煙也不重要,金軍能否遭到沉重打擊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入侵之敵必須退走,以便讓孝宗皇帝在史書上多留下一下輝煌的業績為後人所敬仰!所以孝宗皇帝不但對史浩的前一個提議抱有濃厚興趣,更對即將知曉的應對之策充滿期待。

“招安魚寒,賜其官爵……”有多久沒被官家用這種期盼的目光注視過了?史浩實在有些想不起來,但當重新享受到這種待遇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有些激動,也自然而然地將腰板挺得更直,語氣也是顯得更加堅定,為的就是要給人一種信心十足的感覺。

“史相公此議甚妙,兒臣附議!”作為未來必將繼承大統的一國之君,大宋太子殿下當然需要通過參加這些重要會議學習到治國理政的經驗,隻不過趙惇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杵在旁邊一言不發。而這一次他或許是感覺到了危機也或許是受到了史浩那種態度的激勵,居然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了支持。

“哦?太子也認為此計甚可?”正所謂知兒莫若父,孝宗皇帝可是非常清楚自己選定的這個接班人到底有多少能耐的,雖是有些不喜卻也默許了趙惇在重要朝會時如空氣一般的存在,畢竟一個沒有野心不會謀朝篡位的太子對於皇帝來說才最可靠。這時見得寶貝兒子突然發言,詫異之餘也難免感到了一絲欣慰。

“啟稟父皇,以兒臣之見,魚寒此子雖是有些桀驁不馴且及其貪婪,卻也不失為胸懷奇才之士,若我大宋能不計前嫌委以重任,則……”卻似乎並沒有搞明白這次朝會討論的議題,也沒弄清楚史浩提出這個建議的緣由,趙惇隻是牢記著李鳳娘前一天晚上所吹的枕邊風,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魚寒這一次是如何避開了金軍的重重堵截出現在中都城外,這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但那混蛋在撞上大運之前是如何欺負大金國勇士的,卻已是天下婦孺皆知。大宋君臣也和金人一樣徹底明白了火器的出現以及大規模應用將會徹底改變這個時代的戰爭方式,也清楚誰能在這個方麵占得先機,誰就有可能把對方徹底踩在腳下。所以大宋朝堂之上沒人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進行新武器的研發生產,而趙惇在這個時候提議將那個最擅長此道的小混蛋給召回大宋委以重任,其實也還是非常正確的提議。

至於李鳳娘為何會突然關心起軍國大事,還偷偷給趙惇出了這個注意麼……魚寒若是繼續蹲在牟平,中間隔著一大片大金國的領土,想要收拾起來還真不太容易。可那混蛋一旦成為了大宋臣子回到了臨安,想要報了李家斷根之仇,那還不簡單?況且大金國主子派遣密使前來以自家夫君繼位之後的三十年和平相處為條件提出的要求,這是能隨便予以拒絕的?

金人通過李鳳娘去糊弄趙惇然後讓孝宗皇帝把魚寒給召回大宋?這話聽起來有些繞口也有些匪夷所思,可誰讓當今的大宋朝堂之上替大金國辦事的重臣實在不少呢?大金國既然沒辦法直接從魚寒那裏獲得幫助,就幹脆讓那混蛋去給宋國朝廷效命唄!反正隻要那混蛋肯出力,結果也隻能是大宋這邊的武器研發工作還沒有取得任何在進展,大金國在火器的生產及運用上就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咳咳……”趙惇正在嚴格按照自家老婆的囑托侃侃而言,瞧那架勢也正是興致盎然的時候,倒是最先提出這個建議的史浩卻麵色蒼白汗如雨下,以至於實在忍不住要用這種法子打斷太子殿下的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