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糊塗任命(1 / 2)

一紙荒唐甚至可以被稱為倒行逆施的政令再次調動起了登萊及寧海州民眾的積極性,不管那些想要獲得個孝廉名頭的人是揣著怎樣的心思,他們都非常清楚隻有幫助魚寒繼續維持住現有的割據局麵,他們的切身利益才能夠得到最徹底保障。若是讓金國大軍前來趕跑了那小混蛋,他們即便是不遭受殺身之禍,卻也肯定難以得到金國君臣的認可。

軍中將士為自己生存與尊嚴而戰的觀念已經開始變得牢固,並且正在對普通民眾產生影響。如今再加上了孝廉們為維護切身利益而進行的努力,在牟平城內盤踞了數年的魚寒終於可以用一種更為快速的手段展開對新占之地的管理,雖然這種管理到目前為止很難被稱之為有效,但至少是已經打下了基礎。

“短短月餘,各地裏正村老以及縣衙官吏均以就任,吾等之政令可行矣!”對於現在所取得的這一點小小的成績並不滿意,卻也能感到由衷的欣慰,所以捧著一大摞文書的朱熹才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而此時心情還算不錯的他,就連責罵魚寒的語氣都顯得要比平日裏更為溫柔。“倒是汝這孽障,身為本地之父母官竟而不務正業,隻曉一味推脫……”

“元晦先生,您講點道理好不好?當初咱可是商量好的,這民事方麵的事情由您老全權負責。到時候甭管是萬民稱頌,還是千夫所指,那都是您老需要去承擔的!俺能抽空給提點建議,這就已經是很給麵子了!”魚寒也知道朱熹是一個好的學者而並非是合格的官員,但不管怎麼說那榆木腦袋也曾經做過一屆的同安主簿並且做出過一些成績,相比起他這個在大宋混了好幾個名頭出任了好幾年地方官員卻一件利國利民之事都沒有做過的小混蛋要強上不少。

世人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別看登萊以及寧海洲相較於宋金兩國而言頂多隻能算得上是彈丸之地,但想要讓幾個先前並沒有積累太多相關經驗的人在短期之內就打理得井井有條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魚寒還能隱約記起一些數百年後堪稱先進的執政手段,但他又怎麼知道那些東西是否能被這個時代的人所接受?反正朱熹也挺喜歡出風頭混個千古留名什麼的,就幹脆讓他站到前麵去笑罵由人唄!而作為一個合格的小混蛋,隻需要躲在背後給出些餿主意就行。

“哼!汝這孽障……”又是一陣老生常談的說教,朱熹又怎會猜不到魚寒在打著怎樣的小算盤?隻不過在沒有人告訴他完全可以僅憑做學問就足以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人的情況下,這個渴望能夠名垂青史的榆木腦袋當然還是不會放過任何能夠施展才華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就算是再苦再累再多牢騷,他都還得主動站到前台去頂著黑鍋,兢兢業業地處理好自己的份內工作。

“金人送來的戰馬業已送入軍中,經過這一個多月的選拔工作,某已足額招募到了所需兵士。”習慣性地將朱熹的絮叨當成了毫無意義的自言自語不予理會,辛棄疾卻是對魚寒的另一個決定提出了質疑。“隻是小友將這支軍隊交到鐵木真的手上,是否顯得太過輕率?須知,他雖出生草原又蒙元晦兄不吝賜教,畢竟尚且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