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各行其是(1 / 2)

短短一個月不到,李鳳娘就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了什麼叫做輿論攻勢,更是切身體會到了好不容易才靠著肚皮爭氣給弄到手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羞愧、懊悔、憤怒……當因謠言而產生的種種情緒開始雜糅在一起後,她終於按照某位智囊所建議的那樣展開了捍衛自己權利的反擊。聽說這鬧出來的動靜還不小,都跑到望仙橋那邊去哭鼻子抹眼淚地哀求了好幾天,最終纏得太上皇不得不親自出麵替她辟謠,證明這位大宋朝的太子妃絕非是什麼紅顏禍水。

太上皇都被驚動了,誰還敢不給麵子?於是乎,大宋朝堂之內上至官家下至沒品侍衛,隻要是聽聞有李鳳娘出現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回避。為啥?因為不知道該用啥眼神看待這位憤怒的大宋太子妃唄!橫著看,人家說是在懷疑她;豎著看,人家說是在嘲笑她;斜著看,誰有那膽子啊?而為了盡可能地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大宋君臣幹脆給她來了個視而不見,也省得莫名其妙地就被人給記恨上。

很是無奈的應對之策,若是謠言能夠就因為太上皇的插手就此煙消雲散或許還能有那麼點效果,可問題是老話不都說過謠言得止於智者麼?但這天下間哪來那麼多智者?怕還得是不明真相的群眾數量更多!辟謠?是那麼簡單的事?李鳳娘的離奇身世可是李家人自己給杜撰出來,並且得到了大宋皇室的某種支持!而她所做出來的那些個破事,更是一樁樁一件件都有事實作為最強有力的證明。沒法辟謠,所以視而不見也就被理解為了避而遠之!

謠言在繼續發酵,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傷害,李鳳娘決定在求得太上皇支持立即展開反擊。遺憾的是,這位度量並不太大的大宋朝太子妃野心雖不小卻是能耐有限,而作為她最大依靠的大宋朝太子殿下似乎又缺少急智,再加上那位智者其實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這一連串的不利因素湊合在了一堆,那還能想出什麼靠譜的解決方法?

認定事情的起因就是有人杜撰一本《白蛇傳》,並傳於世人。雖沒有能力寫一本同樣充滿悱惻纏滿與恩怨糾葛的曠世名著來為自己正名,但李鳳娘搬弄是非的本事絕對不比任何人更差,自然也有她自己的應對之策。沒膽子在大宋搞出焚書坑儒的壯舉,那不還可以先以蠱惑民心的理由把那些說書之人捉拿下獄?而在她看來,隻要缺少了在大庭廣眾之下亂嚼舌根的人,謠言自然也就失去了最有效的傳播渠道!

對普通民眾采取了高壓手段阻止謠言的傳播,李鳳娘當然不可能容忍朝臣們繼續如她所想的那樣對她存有偏見。所以她做出了一件更為錯誤的事情,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謠製謠,采用她最擅長的手段充分利用智者提供的關於大宋重臣們那些見不得人的醜事,將那些在她看來是相信了謠言很可能對她產生不利影響懂得朝臣們趕出核心階層回家帶孩子去!而這其中不僅有一力反對孝宗皇帝廢長立幼的洪適等人,更有那位替大宋官家背過黑鍋貴為帝師的史浩,甚至還有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趙汝愚!

要說那些個受到牽連的大臣們都招誰惹誰了啊?人家一天到晚的那些軍國大事都還忙活不完,誰又有心思去管李鳳娘這檔子破事?可偏偏他們就被列為了打擊對象!這還真認為老實人好欺負了對吧?不知道他們一個個的或是手握重權,或是門生故吏遍天下麼?或許他們本沒想參合進來,但既然是被苦苦相逼遭受了詆毀,他們也不大可能忍氣吞聲不給點反應!

尋常妒婦發火,頂多也就是鬧個家宅不寧,而李鳳娘發火則是直接整出了個天怒人怨的大動靜來!這下子大宋君臣確實沒有過多精力再去惦記小小的牟平了,因為隨著極度幽怨的太子妃展開無差別打擊,關於朝中重臣們的不少極端隱秘往事都被扔了出來,他們必須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與地位而被迫參與到這一場無謂的爭吵當中。

一個杜撰出來的故事成為攪亂了大宋朝局的導火索,可當消息傳回到牟平的時候,作為始作俑者的魚寒卻是說什麼都不肯承認和這件事有關係。當然了,這個從不在乎名聲問題的混蛋此次倒不是在有意推脫,事實上他就算想邀功請賞也實在很難具備足夠的資格!

負責奮筆直書編故事的是朱熹,其中當然也少不了文武雙全的辛大俠在不太忙的時候從旁協助。而負責傳播謠言的卻是蹲在臨安郊外破廟裏糊弄人的法海,以及南下從事走私貿易的淩文佑等人。至於為大宋群臣提供相互攻訐素材的,則是那位主持大金國情報工作的十九公主!魚寒?這小混蛋在整個過程中,頂多也就是提供了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