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宿敵偶遇(1 / 2)

“荒謬!實在是荒謬至極!朝廷……朝廷怎就派了這麼個……”雖說已經是徹底絕望,但這麼多年養成的習慣還是讓人難以在短時間內就改變稱呼,況且大宋朝廷派來與金軍展開和談的欽差大人可是頂風冒雪地經過了兩個月多的長途跋涉才得以順利抵達,若是連一點表麵功夫都不做也顯得太過不近人情。所以即便是在物資匱乏條件簡陋的兩軍交戰前線,即便來的不是什麼老熟人,魚寒依舊決定好好進行一下款待,說不定還能借機讓大宋朝廷感受到自己的真誠,進而將一些原本已經作出的決定稍加修改!

遺憾的是魚寒這小混蛋成天隻懂得瞎胡鬧,他不把人給氣得七竅生煙就已經算是在行善積德了,誰還敢讓他去負責待人接物之事?而辛大俠又忙著對千裏之外大金國中都城內正在發生的暗殺行動做出總結以便能夠從中吸取更多經驗教訓,實在沒空去與人耍心眼磨嘴皮子。好在這大營裏還有個前兩天才趕過來勉強算是上得了台麵的迂腐大儒很是清閑,所以這種倒黴差使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朱熹的頭上。隻不過依照眼前的形式來判斷,這榆木腦袋和欽差大人的會麵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樣友好。

“元晦先生,生這麼大氣幹嘛?莫非您老又在與人談經論典之時被駁了個啞口無言?”考慮到自己這兩天的表現都稱得上是中規中矩,而朱熹在正常情況之下又能維持住那種讓人嫉妒的儒雅風度,所以魚寒也隻能把事情朝著最不可能發生的方向去猜測。

“哼!汝這豎子……”朱熹的學問在人文薈萃的大宋朝並不算是最好,碰上魚寒這麼個跑步而來的小混蛋之後更是改變了人生軌跡未能在學術方麵取得原本應有的輝煌,但或許也正是因為和一個沒臉沒皮的混蛋相處太久,所以這榆木腦袋真要瞎掰起來絕對比另一個時空更為厲害。除非是孔夫子在世,孟夫子重起於地下,否者誰都甭想在口舌之爭上占到朱熹的便宜。

“元晦兄息怒,我等曾在臨安暫居數載,早已見慣了那些無能且隻懂阿諛奉承之輩的醜陋麵孔,您又何必為了這種跳梁小醜而耿耿於懷?還不如就照著小友所言,將其視作送上門來免費為我等調劑緊張心情的伶人!”時不時地會為了匝蠻等人在中都城內的行動而擊節叫好,辛棄疾可實在是不願意因為一個外人的到來就壞了自己的興致。但想要讓朱熹閉嘴,也必須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借口才行。

“無能?依朱某之見,唐與正那廝豈止是無能,簡直就是無恥!奉旨出使,竟而帶一勾欄女子同行,初來乍到更是要求我軍為其尋找清幽恬靜之所……”在平時能夠被朱熹稱作無恥之徒的也就隻有魚寒,但原本屬於這個小混蛋的專用昵稱卻被挪作了它用,也足可見得那位大宋欽差的行為有多麼荒唐!

“唐與正?元晦先生您是說這來的大宋欽差叫唐與正?”早已經習慣了將朱熹的嘮叨話當作耳旁風,正感覺有些無聊的魚寒突然對一個原本應該很陌生的名字產生了莫大興趣。難道這世上真有宿命一說?當在機緣巧合之下碰到另一個時空中捧紅自己的鐵木真,向來堅持華夷之防的朱熹不僅表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親切,甚至還不惜傾囊相授視之為嫡傳弟子!而同樣是在原本曆史軌跡當中與這榆木腦袋有所交集的唐與正,即便是在這之前從未見過麵,卻已經遭到了強烈的排斥?

“哦?汝這豎子,莫非那無恥之徒與汝這豎子有何瓜葛?”這麼多年過去了,罵魚寒已經成為了朱熹的一種習慣,但從心底裏來說他還是對眼前這個小混蛋抱著一種特殊的希望,所以才特別不願意魚寒與那位大宋朝廷的欽差大人有任何關係,畢竟老話也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是這個已經起了反心的小混蛋因為某些原因學會了大宋某些達官顯貴的陋習,那他們還折騰個什麼勁?

“俺在臨安的時候可都是呆在您老家中的,哪還能有機會結識這些大人物?”朱熹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另一個時空中發生過什麼。而魚寒也同樣不是朱熹,無法理解那個榆木腦袋的擔憂。但混蛋且從不在意名聲的魚寒也確實不願意和大宋朝廷的欽差扯上任何關係,而他恰好有那麼一個無懈可擊的證明能夠表示清白。“不過俺倒是有一事很好奇,想請教一下元晦先生,陪這位欽差大人一同北上的勾欄女子該不會恰好叫嚴蕊吧?”

“哦?小友在臨安之時竟而去過煙花之地?辛某怎是不知?”這下不僅僅是朱熹,就連在原本在一旁冷眼旁觀的辛棄疾也感到了好奇。雖然在大宋朝沒事就去青樓楚館瞎溜達根本不算什麼,但任憑辛大俠如何回憶也想不起當時正寄居人下且********都放在上官倩妤身上的魚寒什麼時候撈到了這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