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老臣謀國(1 / 2)

大宋朝廷意欲調遣水師北上沿海路直擊牟平,趁著魚寒與大金國君臣恩怨糾葛時候在其背後狠狠捅上一刀子,才使得那混蛋不得不先下手為強悍然率軍南下並炮擊臨安城?如此無情無義且荒誕至極的軍事部署,能是英明神武的孝宗皇帝和他手下那票為了天下蒼生而殫精竭慮的大宋重臣所製定出來的?完全無法讓人相信的借口,但問題是想要讓這小混蛋相信大宋朝廷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似乎並不太容易!

曾經因為身份問題而無法得到朝廷信任,即便是在奉旨率喻口軍民馳援淮陰抗擊金軍的時候都還差點被秘密處決,這些足以讓巧舌如簧的湯碩都無法反駁的事實舊事可以不再提及。自家憨貨兄弟一腳踩碎了李家繁衍子孫的希望,從而與大宋朝廷冊立的未來之君結下了無法化解的恩怨,這也可以被遺忘。就僅僅是唐與正代表大宋朝廷出使昌樂卻因索賄不成而受到羞辱,這就足夠讓魚寒相信大宋朝廷根本不可能再容得下他。

根本不存在卻偏偏又無法反駁的借口,為魚寒的瘋狂軍事冒險披上了一層有可能被天下人接受的遮羞布。好在這種破事對於大宋朝廷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畢竟大宋朝都有辦法將嶽飛所蒙受的千古之冤給化解於無形並為後人留下爭議話題,還能解釋不清楚為何逼反了一個本就不太安生的小混蛋?再者說了,人家湯尚書此行是為了說服魚寒撤兵,又豈能浪費時間糾結於這麼點小事?

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甚至都懶得解釋,當魚寒還在為自己能夠想出那麼個奇葩借口而暗自竊喜的時候,湯尚書卻給了他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處理態度。有些沮喪,而更讓這小混蛋恨不得扇自己倆耳光的是,他設下的難題沒有給對方造成任何困惑卻在接下來的閑談當中因為雙方智力上的巨大差距反倒被套走了不少的底線。

“哦?如此說來,這就是魚寒小兒撤軍的條件?”湯碩孤身前往敵營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這並沒有讓孝宗皇帝感到不滿,畢竟是談判麼哪有見一次麵就定下什麼決議的?況且如今呈上來的這份剳子已經證明了他在用人方麵的獨到之處,隻要了解到了那個亂臣賊子的底線,他還能做出跟老祖宗一樣割地賠款之後還嫌送少了的荒唐反應?

“臣啟陛下,依臣愚見魚寒小兒雖膽大妄為且貪得無厭但畢竟見識淺薄,其身邊之人亦是無知鼠輩,故有此荒唐要求似也不足為奇!”算是給魚寒做出了一個非常中肯的評價,而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並沒有出現太大偏差,出使歸來的湯碩還不忘舉例說明道:“據臣聽聞,此賊前番偷襲大金國中都城得手之後……”

“若是依愛卿所言,這些要求雖是有些荒誕卻也頗合那小賊秉性,然……”魚寒攻克中都城之後在大金國那裏訛到了多少好處,不僅僅是湯碩知道,就連大宋境內消息稍微靈通一點的士紳也是有所耳聞,孝宗皇帝當然更是心知肚明甚至還為此暗自嘲諷過那位被迫委曲求全的便宜叔伯。所以他完全相信魚寒這一次依舊會提出一些讓人感覺哭笑不得的撤兵條件,如今的問題也僅僅就在於應該采用何種方式去滿足那小混蛋的要求而又不讓大宋朝廷的顏麵在這個過程當中遭受更大損失。

“老臣有一疑惑之處,不知湯大人可否解之?”很是有些羨慕湯碩的運氣居然會碰上了那麼個惡名在外卻有愚蠢無比的談判對手,但一輩子都沒做過太多不利於大宋朝廷之事的史浩倒也很清楚,現在不是與同僚們爭權奪利的時候,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化解臨安城所遭受的空前危機把突然出現的賊兵給糊弄走或者徹底殲滅掉。而想要采取最恰當的應對之策,就必須取得相對準確的情報才行。

“不知道老大人有何疑問?”和往常的情形差不多,別看在異族進犯的時候大宋朝廷重臣會吵做一團各抒己見,可換做是收拾自家的亂臣賊子絕對能夠做到精誠團結。既然如今魚寒的身份還存在著某些不確定因素,大宋朝廷當然也得為此而做好兩種截然不同的準備。說以湯碩也難得地表現在政敵麵前出了自己的大度,做出了願意分享此行發現的表態。

“魚寒此賊突然興兵南下,可是受了上國差遣?”說來也是好笑,雖然無論在哪個時空當中金國都是大宋的宿敵,但偏偏大宋君臣卻對金國保持著恭敬甚至有些仰慕的態度,至少在言語之上是如此。既然是在事先已經做出了那種推斷,史浩當然也無比迫切地希望湯碩能夠通過這次出使發現些許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