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素之行(2 / 2)

人疑僕從

唐承遠。始學於成都。後住衡山西南岩。人遺之食則食。不遺則茹草木而已。有慕而造者。值於崖穀。羸形垢麵躬負薪樵。以為僕從而忽之。不知其為遠也。代宗聞其名。賜所居號般舟道場。世稱蓮社三祖雲。

贊曰。茆茨搆而堯堂疑於村舍。衣服惡而禹跡疑於野人。況釋子以鉢衲支身者耶。今時有侈服飾置臧獲。惟恐人之不知。而揚揚過閭裏者。亦可以少愧。

荷衣鬆食

唐大梅常禪師。得馬大師即心即佛之旨。隱深山中。人無知者。鹽官以書招之。辭不赴。附以偈雲。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鬆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鹿鳥為侶

後周行因。隱居廬山佛手岩。每夜闌一鹿一雉棲遲石屋之側。馴狎如伴侶。殊無疑怖。因平生不畜弟子。有鄰菴僧為之給侍。一日謂曰。捲上簾。吾欲去。簾方就鉤。因下床行數步。屹然立化。

贊曰。多欲之人死且彌切。甚而分香賣履。眷眷不能放下。不獨世諦中人。釋子亦有之。因一生清氣逼人。脫化如遊戲。不亦宜乎。

少欲知足

唐宏覺禪師。誡徒眾雲。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誌存無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亦莫拋棄。

誨眾清約

宋慈受深禪師。小參示眾雲。忘名利。甘淡薄。世間心輕微。道念自然濃厚。匾擔山和尚一生拾橡栗為食。永嘉大師不喫鋤頭下菜。高僧惠休三十年著一緉鞋。遇軟地則赤腳。汝今種種受用。未饑而食。未寒而衣。未垢而浴。未睡而眠。道眼未明。心漏未盡。如何消得。

衲衣一食

唐慧熈。居惟一身。不畜侍人。日惟一食。不受人施。房地惟一蹤。餘並莓苔。所坐之榻惟於中心。兩頭塵合。如久曠者。衣服敝惡。僅免風寒。冬服破衲。夏則懸置。梁上有聞其名者。就房參謁。迎逆接候。累日方得見焉。

獨守死闕

元高峰妙禪師。在龍鬚九年。縛柴為龕。冬夏一衲。後造天目西岩石洞。營小室如船。榜曰死關。上溜下淖。風雨飄搖。絕給侍。屏服用。不澡身。不薙髮。截甖為鐺。併日一食。宴如也。洞非梯莫登。去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

贊曰。天懸九霄。壁立萬仞。前有熙公。後有此老。真逈絕塵氛矣。曩餘登天目。入張公洞。俯臨千丈岩。訪死關之遺。覩師威容。恍乎在目。自悲生晚不獲親炙。因涕淚久之。

總論

比丘。華言乞士也。清淨自活。名曰乞士。而多求。而多畜。而多事。不亦實叛其名乎。旻師而下諸公。千載至今流風未泯也。聞其風而不興起。尚得為比丘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