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一直存在著應酬交際。不過,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的,應酬同樣如此。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不斷提高,應酬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完善、合理。但是,應酬交際中的幾個真理卻一直未變,並且成為現代交際應酬學中的基本原則。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

首因效應也被稱為“第一印象”效應。在短時間內以片麵的資料為依據形成的印象是第一印象,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麵,45秒鍾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近代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曾經指出:“保持和複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並且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一係列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設計了四篇不同的短文,分別描寫一位名叫傑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傑姆描述成一個開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傑姆描述得開朗友好,後半段則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與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說傑姆孤僻不友好,後半段卻說他開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將傑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欽斯請四個組的被試者分別讀這四篇文章,然後在一個量表上評估傑姆的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

結果表明,篇幅的前後是至關重要的,開朗友好在先,評估為友好者為78%,在後,則降至18%,首因效應極為明顯。

在生活節奏如同飛快奔馳的列車的現代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證實一個留給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

一天上午,張霄趕到某公司參加最後一輪應聘,主考官是該公司的王總。在考試快要結束時,張霄才滿頭大汗地趕到了考場。王總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麵前的張霄,隻見他滿臉通紅,大滴的汗珠子從額頭上冒出來,上身一件紅格子襯衣,加上滿頭亂糟糟的頭發,給人一種疲疲塌塌的感覺。王總仔細地打量了他一陣,疑惑地問道:“你真的是研究生嗎?”。張霄很尷尬地點點頭回答:“是的。”接著,心存疑慮的王總向他提出了幾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張霄漸漸靜下心來,回答的頭頭是道。最終,王總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決定錄用張霄。第二天,當張霄第一次來上班時,王總把張霄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原本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我不打算錄用你,你知道為什麼嗎?”張霄搖搖頭。王總接著說:“當時你的那副尊容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滿頭冒汗,頭發散亂,衣著不整,特別是你那件紅格子襯衫,更是顯得不倫不類的,不像個研究生,很像個自由散漫的社會小青年。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太壞。要不是你後來在回答問題時很出色,你一定會被淘汰。”

張霄聽罷,這才紅著臉說明原因:“昨天我前來趕考時,在大街上看見有人遇上車禍,我就主動協助司機把傷員抬上出租車,並且和另外一個路人把傷員送去醫院。從醫院裏出來,我發現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跡,於是,我就回家去換衣服。不巧我的衣服還沒幹,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襯衫穿來了。又因為耽誤了時間,我就拚命地趕路,所以,時間雖然趕上了,卻是一副狼狽相……”

王總這才點點頭說:“難得你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不過,以後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麵,千萬要注意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啊!”

張霄的工作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為業務主管,深得王總的器重。

從以上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印象”相當重要。有時候,“第一印象”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程甚至命運。

第—印象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與別人的初次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別、年齡、體態、姿勢、談吐、麵部表情、衣著打扮等,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征。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比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裏就存在著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結交朋友的時候,第一印象總是十分重要的,但千萬不要把第一印象變成對朋友揮之不去的“終影”,一旦踏入這一誤區,那麼許多友誼便會中途夭折。

現實生活中,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許多場合,如出差在車、船上的鄰位旅客,入學遇見同班新同學,出席會議初次邂逅的與會者等。雖然對人家的個性品德等一無所知,但卻由對方的衣著、容貌、談吐舉止表情等方麵,留下印象,並與之結交成朋友。

傑克走進公關經理室就對副經理湯姆頗有好感,他幹脆利落的工作作風,風度翩翩的儀表,尤其是對傑克十分熱情,當他抬頭打量傑克時,湯姆便喊道:“嗨!小夥子,你好,請坐”。隨後帶著他熟悉了公司的各個部門,還重點介紹了室內情況,傑克對此感恩不盡,認為湯姆是個講義氣的朋友。而另一室的工程師克魯臉色陰沉沉地,手裏正忙著設計,抬抬頭連聲招呼也沒打,傑克在心裏給克魯下的定義是“呆板、不熱情,肯定是個冷血動物。”

此後,傑克碰上事:就以此為“尺度”進行衡量了。

可是過了不久,湯姆利用傑克的信任和年輕,讓他在眾人麵前跌了一個大跟頭。傑克後悔莫及,為什麼要為湯姆賣命。而為他挽回損失與聲譽的,恰恰是工程師克魯,他揭穿了湯姆的詭計,為傑克洗刷了不白之冤。

傑克之後痛責自己,不該“先入為主”,以一時的好惡來取舍朋友,直到那善於偽裝的“朋友”把自己推入陷阱,可是此時後悔已經遲了。

社會複雜,人在與人交往時,因功利性,而心懷叵測,這種人到處都有,當朋友對你好時,不要沉湎於其中;當朋友對你有些冷淡時,也不要過分計較。“知人知麵,不知心,畫人畫虎,難畫骨”,每個朋友背後的“目的性”大多一時難以確認,所以還是以靜觀動好。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心”。否則,以過早的表麵印象取舍下結論,會使你結交下“地雷式”的朋友,釀成災禍。也會使你錯過真誠的朋友,遺憾終生。

第一印象最深刻、也最頑固。一旦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不幸的。花一分鍾留下的印象,花一個小時也難矯正。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它來幫助我們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銷:首先是麵帶微笑,這樣可能獲得熱情、善良、友好、誠摯的印象;其次應使自己顯得整潔,整潔容易留下嚴謹、自愛、有修養的第一印象,盡管這種印象並不準確,可對我們的推銷總是有益處;第三使自己顯得可愛可敬,這一切必須由我們的言談、舉止、禮儀等來完成;最後盡量發揮您的聰明才智,在對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這種印象會左右對方未來很長時間對您的判斷。

讚美定律——人人都愛聽好聽話

讚美是一種美德,它不需要付出很多的代價和力氣,卻能給人一種支持和力量。它可以讓人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建立自信心。人人都喜歡讚美,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享受;人人都喜歡讚美,因為很多人都把尊重和榮譽看成是自己的的第二生命。一句讚美的話勝過一劑良藥,不僅能給對方帶來好運,而且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暢。

奧黛麗。赫本說:“美麗的雙眼是善於看到人的優點,魅力的雙唇是說出親切友善的語言”。人們常歎在世界上所有的道路中,心與心之間的道路是最難行走的,很多人找不到通往心靈的方向。其實,走進他人的心靈有時又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而真誠讚賞他人就是走進他人心靈的最好路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見這樣的人,他們對別人的優點、長處熟視無睹,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無胸襟包容別人一小小缺點,對他人說話尖酸刻薄,喜歡惡語傷人。我想他們是忘記了“惡語傷人勝過刀槍”“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的古人明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