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複雜多變的應酬場麵,我們應該怎樣克服種種不良的心理,正確的認識自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正在進行,或即將進行的應酬中去?這個問題需要認真的研究思考,因為一個現代化的成功的應酬者,必須具備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擺脫自卑——應酬中要學會自我欣賞
自卑是指自我評價偏低、自愧無能而喪失自信,並伴有自怨自艾、悲觀失望等情緒體驗的消極心理傾向。有自卑感的人總是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欄,每個人都必須成功跨越才能達到人生的巔峰。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選擇了一條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學會了快樂地生活。在人際交往中,自卑情緒往往會成為相互溝通和了解的最大障礙。
小欣的真情告白:“我很擔心我的未來,我在班級裏學習成績一般,長相平平,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朋友,唯一可以多說會兒話的同學,她的相貌也不怎麼樣,我們倆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大多數跟長相問題有關,我們經常長噓短歎,同病相憐,抱怨命運的不公。人們常說,‘女大十八變’,很多人要麼越變越好看,要麼身材越長越高,隻有我們越變越難看,也不見長個,隻有1.54米,身材很糟糕,又加上長得胖,沒有人會喜歡我們這般模樣的,看著別的女同學開開心心地生活,像我們這樣的‘醜小鴨’簡直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
中央台《半邊天》節目主持人張越,是大家公認的“胖子”,她這樣評述過自己:“我的胖很有天賦,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明顯比別人胖。那時候我覺得胖是一件特大的罪過,對不起所有的人……我一度有些自閉。走在街上,別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會用仇恨的眼光盯上人家。我從來拒絕上體育課,我怕跑得特別慢,跳得特別不高被人嘲笑,因此差點兒拿不到大學畢業證書。壓抑久了,物極必反,有兩年我嗜好奇裝異服,比方穿件蠟染大袍,掛一串骷髏頭,手腕上是蛇形手鐲。其實我的相貌、性格都跟‘前衛’、‘酷’這事兒沾不上邊……再後來,我穿衣服什麼禁忌也沒有了,街上再有人看我,我由衷地覺得是因為我穿得漂亮。這不是衣服的事,是心理問題解決了。”
對此,心理谘詢師分析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處於青春期因為體貌原因感到煩惱的同學會顯得尤其多,一方麵由於青少年特別注重“自尊的需要”,特別需要別人的讚揚,這種較強的自尊心往往導致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另一方麵人際交往中又奇怪地存在這樣的循環:越是漂亮的人,人們給予他(她)的關注越多,而他(她)就越有興趣與人多交往;而容貌平凡的“醜小鴨”因為得不到關注,在心理上所遭受的挫折也就越大,心理的苦惱使他(她)更加缺乏與人交往的勇氣。要走出這種心理的關鍵是重新審視自我,培養合理的與人交往的技巧。
一般而言,由於年齡特征的影響,小孩自卑的“度”往往也比較“淺”。所以他們的自信也比較容易在環境強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強化,因而,培養自信要從小孩時代抓起。
自卑就像我們心中的陰雲,隻有撥開它,我們才能享受到燦爛的陽光,擁有人生的快樂。自卑的心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充滿自信,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要想辦法走出自卑的陰影。戰勝自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相信自己,隻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從平庸變得傑出。
麗莎是來自美國阿肯色州的學生,也是她所在鎮裏惟一來哈佛讀書的人。在她準備啟程到哈佛大學前,當地的人都為她能到哈佛上學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慶幸能有這樣好的機遇。
但是,麗莎的興奮勁還沒過,就忽然發覺情況不妙,甚至是很糟糕。原來哈佛並不是夢想中的天堂,她上課聽不懂,說話帶土音,許多大家都知道的事自己卻一無所知,而許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卻又覺得好笑。這讓麗莎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無知,她與同學的差距太大了,根本沒有共同語言。
麗莎感到極度的自卑,她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到哈佛來受這份羞辱,同時更加懷念在家鄉的日子,在那裏,可沒有人瞧不起她。感到孤獨無助的麗莎,覺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因為上課聽不懂,使得她的成績非常差,可是她又不願意去求助於同學和老師,她覺得那樣會讓大家更加瞧不起她。她和大家越來越疏遠,晚上常常以淚洗麵,後來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隻好退學回家休養。
一個人如果有了自卑心理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不善與人交往到孤獨地自我封閉。本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會因為認為“我不行”而放棄追求。
一天早晨,一位園丁到花園裏去的時候,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凋謝了,園中一片衰敗景象。
他非常詫異,就問常來花園玩耍的一隻小鳥。小鳥告訴他,橡樹因為自怨沒有鬆樹那樣高大挺拔,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鬆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結出果子而沮喪;葡萄藤也很傷心,因為它不能像桃樹那樣綻開美麗的花朵;牽牛花也苦惱著,因為它自歎沒有丁香那樣的芬芳。其餘的樹木也都有各自垂頭喪氣的理由,都埋怨自己不如別人。
隻有一棵小草長得青翠可愛。於是園丁問它:“你為什麼沒有沮喪?”
小草回答:“我在園中雖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樹、一棵鬆樹或者葡萄藤、桃樹的同時你也需要小草的存在,所以我就心滿意足地去吸收陽光雨露,使自己天天成長。”當看不到自己的人生希望,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時,自然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
所以,在我們遇到各種來自生活中的挫折的時候,我們要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老盯著自己的短處和弱點,多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走出自卑就能超越自己,贏得成功。
基安很小的時候,隨母親從意大利到了美國,在汽車城底特律度過了悲慘的童年,痛苦和自卑成為他內心很久都抹不掉的印痕。
他那碌碌無為的父親告訴他:“認命吧,你將一事無成。”這個說法令他很沮喪。
有一天,母親告訴他:“世界上沒有誰跟你一樣,你是獨一無二的。”從此,他心裏燃起了希望之火,他認定自己是第一,沒人比得上他,自信奠定了他成功基礎。
他第一次去應聘,這家公司的秘書要他的名片時,他遞上一張黑桃A。結果立刻得到麵試的機會,經理問他:“你是黑桃A?”“是的。”他說。
“為什麼是黑桃A?”
“因為A代表第一,而我剛好是第一。”
這樣,他被錄用了。後來,他果真成功了,成了世界第一。他一年推銷1425輛車,創造了吉尼斯紀錄。
每個人在某個階段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卑感,若能采取積極的措施克服自卑感,就能從失敗和絕望中走向成功。
走出自卑的首先要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發現自身價值,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其次要學會自我激勵,積極暗示自己“我能行”、“別人能幹的事我也能幹”、“堅持就是勝利”等,增加自己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力量。總之,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最根本的動力,自信可以把自卑心理轉化為自強不息的動力,使自己在生活和事業上成為強者。
每個人的心底都會有一點自卑,在我們受到打擊和挫折的時候,自卑感就會加重。而當我們受到讚揚的時候,自卑感就會減弱,自信心增強。所以,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要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讓消極的心態主宰了我們的心靈,否則自卑感就會更加地肆無忌憚。
扔掉自負——應酬中要放低姿態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人種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種下坦誠,收獲的就是坦誠。以誠感人、踏實勤奮,收獲的就是事業上的成功。
李雯芳是一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她熱情、活潑、幹練、大方。她挑選了一家信譽較好、知名度較高的合資企業,並如願以償做了公司的文員。
李雯芳挑選合資企業是因為這樣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要當個領導。她要在這裏學習外國人先進的管理經驗,同時也積攢點錢,為日後自己的發展打基礎。因此,從底層做起的思想準備很充分。她所在的辦公室連她才三個人,一個是四十多歲的湯姆,一個是與她年齡差不多的劉剛。湯姆是頭,經常與領導外出談生意,劉剛忙著永遠也不見少的文件資料,每當電話鈴聲一響,劉剛總是朝李雯芳努努嘴,示意要她聽電話,她手頭的活再忙也得放下。要是有客戶來,端茶遞水也總是李雯芳幹的活。至於業務上的事,無論李雯芳怎樣態度謙恭地請教,湯姆和劉剛都隻會裝聾作啞,除了是或不是,絕不會多說半個字。
同仁間的冷漠是李雯芳最不理解的。如何適應一個冷漠的環境成了李雯芳的心病,這樣的事情是每一個初入職場的人都會碰上的,所以盡量放低姿態,用自己的誠懇打動別人,這也是每一個人在就職時必須要有的心理準備。
李雯芳的行為體現了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原則。生命的延續是艱難的,為了生存,一個人必須辛勤地做事;為了發展和成長,必須努力麵對挑戰,設法解決許多難題。所以肯吃苦的人,不但精神生活充沛,物質回報也多。低調又踏實的人會健康有活力,前程樂觀,反之,好逸惡勞的人會逐漸消沉、墮落。
低調做人、踏實做事,代表一個人肯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一位肯擔當、不敷衍塞責的務實者,他們肯在失敗中尋找教訓和經驗,肯在順境中打下更廣的根基,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鍥而不舍的樂觀和衝勁。當別人笑他們不懂得享受時,他們卻暗暗地告訴自己:勞動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幸福是從我們的勞動、做事中產生的,事業是幸福的最主要源泉。很多俗語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幸福來自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真理。有歌詞唱道: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趟大河。不管你是否願意,生活總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地將難題、困境推到你的麵前,讓你時常領略到爬山、趟河的滋味。
低調做人、踏實做事,可以貫穿整個人生的方方麵麵。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廠長就職時向員工發表別出心裁的講話:“我來當廠長,我打心底裏高興!但廠長不好當,擔子重啊!從現在起,我把這個廠給大家交個底兒,我不想幹兩件事就‘撈一把’,非跟大夥兒一塊幹出個樣子來不可,好比一根繩子上拴著兩隻螞蚱,飛不了你們,也蹦不了我……”這幾句話平實、通俗,沒有大道理,更沒有表麵的客套,隻是想帶領員工踏踏實實地幹一番事業。顯然,他能夠贏得員工的信任,因此有許多人說:“這個廠長挺實在……”“廠長是個老實人,我們跟著實在的廠長幹,叫人心裏踏實……”
就是因為這位廠長的謙虛低調的態度,以及誠懇實在的話語,當著全廠職工第一次亮相就“得了高分”。他這次亮相前對說話的方式、內容、角度進行了周密的考慮,實實在在地講出了自己上任時的心理活動及上任後的打算,從而達到了與職工交流的目的。
日本著名的推銷員原一平說過:“做人做生意都一樣,第一要訣是踏實坦誠。踏實坦誠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那麼樹木也就沒有生命了。”原一平自身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年輕時原一平曾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次他在半個月內就和30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不久,他卻發現他現在所賣的這種機器比別家公司所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價錢要貴。他想:如果客戶知道了一定以為我在欺騙他們,會對我的信用產生懷疑。為了妥善解決問題,原一平便帶著合約書和訂單,逐戶拜訪客戶,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並請客戶重新考慮選擇。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客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0人中沒有一個解除合約,反而成了更加忠實的消費者。
做生意的規律是,隻要你的一個產品有問題,你的全部產品就都會受到懷疑。做人也是如此,比如你在說話過程中,隻要你十句話中有一句是謊言,你的全部話語就都會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