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華清中學(1)(1 / 3)

清水市原為清水縣,隻因改革開放後,縣裏的經濟以超中國式的速度迅猛向前發展,再加上縣裏風光秀麗、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經國家批準才改縣建市。但它和那些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在國際舞台上登台亮相的大都市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可繁榮起來的清水市,總感覺少點什麼東西。

清水市的北麵,有一汪池水,名叫眼淚池。傳說,當年二郎神押著自己的妹子三聖母去華山受刑時,曾路過此地。在去的途中,三聖母從天上看自己的兒子劉沉香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愛子之心使得她悲痛欲絕,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嘩嘩直流。其中,一滴眼淚掉到了這裏,化作了一個池塘,所以後人叫它眼淚池。眼淚池的水,深不可測、波光粼粼、清澈見底。池內魚兒暢遊,而且種類繁多。池塘周圍也是鳥語花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旦走進,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可惜這種仙境現在已成為過去,具體原由從市裏經濟的發展上可以略知一二。近年來,隨著環保呼聲的日益高漲。眼淚池周圍的環境才相應的得到一點改善。但從一件看似平常而令人傷感的事兒發生後。幾乎再也沒人敢去那地方。

眼淚池的附近有一所中學,叫做華清中學。華清中學的前身是一家私塾,那是由乾隆年間的一位有錢的舉人創辦的。古人辦學置校喜歡依山傍水,劉禺錫有雲,“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水之間貫乎於靈性。清水市境內山沒有,水倒是有好幾片。其中,眼淚池的水尤為吸引人。這位舉人,本著傳統教育的基本目的,慷慨出資辦學執教,他希望私塾裏的孩子能夠以王曦之刻苦的練習書法在墨池裏洗筆的精神為榜樣。在眼淚池裏能洗出個狀元或榜眼來。但是命運弄人,可憐的舉人忙活了大半輩子都未能如願。舉人死後,他的後輩無能。私塾改由官辦。到了清末,就更慘了。不僅沒出個進士、舉人、解元,就連培養個秀才也是像朝韓之間的局勢一樣,時好時壞,就是穩定不下來。反倒是革命黨培養了好幾十個,這在當時可是一件很晦氣的事情。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這家私塾改成縣立中學,並從國號中取一“華”字,從縣名中取一“清”字,合在一起作為該中學的校名,寓意為“中華的清澈源水”,華清中學由此而誕生。因此,大家切別以為這華清中學名號裏的“華清”,跟唐玄宗與楊貴妃一起洗澡的那個具有亡國敗家氣息的華清池有什麼關係。嚴格說來沒關係,除非你硬要聯係。但是,華清中學這股清澈源水沒有流向南京,而是很大一部分彙到了紅色根據地。上頭幾經追查,學校一度停辦。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華清中學才重見天日。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天。華清中學高三一對男女生,不知出於什麼念頭。倆人攜手跳進了眼淚池。當人們為兩個年輕的生命消逝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得出了這兩人行為不檢點、心裏承受能力太差、不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人才需求等等的合理性結論。這事兒發生後讓學校臉上很沒麵子。後來華清中學擴建,校方二話沒說便把眼淚池棄之荒野。每年到了植樹節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在眼淚池周圍瘋狂的植樹,企圖將眼淚池消滅在臻野草莽之中。不久又有謠傳說眼淚池鬧鬼,說是誰要是去了那地方就會得抑鬱症自殺而死。而後的幾起血案在眼淚池的發生,讓人們逐漸意識到謠傳是真的那地方確實存在著一股子邪氣。因而,嚇得人們都不敢接近那地方。華清中學也將眼淚池名列為禁區,如果有那位學生膽敢擅自闖入,一經發現立即開除,沒商量。

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爛草帽總要輪著戴”,幸運之神,還是沒有忘記華清中學,這個曆經無數風風雨雨在飄搖不定中殘存下來的校園。那一年,華清中學一下子冒出了兩清華北大。這可把整個華清中學樂開了花,老師們以近乎狂喜的心情,來迎接本屆高考所取得的偉大勝利。華清中學努力了多半個世紀之後,終於跟上了時代步伐。市領導也都紛紛趕來祝賀,因為華清中學找到了清水市夢寐以求的東西。清水市電視台聞訊之後,匆匆驅車跑來,積極披露這個極具爆炸性的新聞,至少對清水市來說是這樣的。

劉林越從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後,大叫到道:“就是它了”。他心想著說不定自己在三年後,也有幸能火一把,就像是古代科舉考試後,沒考中的人往往會低三下四的向考中的人要人家的衣服、鞋子,目的是盼望那玩意兒來年也你能給自己帶來寫運氣。一天早上,林越起床後仔細地梳洗一番後,匆忙地吃了早飯,騎上自行車向著夢想的地方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