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眾雲。呼聚喝散。妙用無方。把住放行。權衡在手。不必正偏兼到。何消理事該羅。未開口時誰能會得。試說道看。
舉夾山上堂雲。明不越戶。穴不棲巢(爭肯坐著)。目不頋他位裏。腳不踏地位裏(翻身獅子大家看)。六戶不掩。四衢無蹤(解行不觸今時道)。學不停午。意不立玄(七步成章渾小事。肯將閑事掛心頭)。千劫眼不借舌頭底。萬劫舌頭不頋眼中明(一言道斷處。千古意分明)。峻機不假鋒鋩事(誰敢尖頭利腦)。到這裏有甚麼事(你便不道)。闍黎(喏)。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一曲離騷歸去後。汩羅江上獨醒人)。
師雲。上堂踞坐乃祖庭說法之清規。集眾晚參寔宗門示徒之洪範。明不越戶。太陽門下要辨三秋。穴不棲巢。明月堂前令知九夏。目不頋他位裏。雖是偏處不逢。其奈玄中不失。腳不踏他位裏。勑遍天下。王不流行。後天童立四借借。一曰借位明功。二曰借功明位。三曰借借不借借。四曰全超不借借。若非久參曹洞正宗。往往觸途成滯。故六戶不掩。四衢無蹤。信乎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眾緣。恁麼看來。眼耳鼻舌身意關他甚事。乃至見聞覺知覔甚來由。直饒學不停午。意不立玄。已是不快漆桶。何必向千劫萬劫口角舌端眉尖眼底明來暗謝處智起惑亡者哉。端的峻機捷辯豈犯鋒鋩。玄唱玄提了無痕跡。所以道。到這裏有甚麼事。雖本無事。不見道。莫將無事為無事。往往事從無事生。若不呼召指示明白。切恐一向尋言逐句情識卜度。是他夾山曾於華亭江上紅蓼灘頭口傳心授葉綴花聯道。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恰似臨濟囑三聖雲。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向他。離相離言如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林泉道。任伊蓋覆將來。不管傷鋒犯手。隻如隱顯全該。枯榮自異一句。須假丹霞分明頌出。頌曰。
月沉碧海龍非隱(大小明白)。霧鎻蒼梧鳳不知(卻最親切)。劫外森森無影木(根非生下土)。垂陰自有未萌枝(葉不墜秋風)。
師雲。有句非宗旨。無言絕聖凡。暗中通一線。雲影上東巖。雖是月沉碧海霧鎻蒼梧。龍非隱而或躍在淵。鳳不知而了無依倚。玄微莫測。幽奧難明。空劫外靈木迢然。朕兆前意根豁爾。由是高懸日月森森鬱鬱而別有壺天。暗度春秋密密嚴嚴而非同世境。所以道無影樹下永劫清涼。不響山中長年普應。未萌枝清陰匝地。沒蒂花殊色輝天。唯除具眼人。方省其中意。隻如底事合作麼生分析。不是知音徒側耳。悲風流水豈相幹。
第十四則 夾山撥塵(佛祖)
示眾雲。未到無心須要到。休辭緊繫行躔。洎到無心無也休。且合慢拖拄杖。省心愛力處。自有知音為伊說破。
舉僧問夾山。撥塵見佛時如何(高著眼看)。山雲直須揮劒。若不揮劍。漁父棲巢(應須恁麼會。方始契如如)。後僧問石霜(不辭路遠為解疑情)。撥塵見佛時如何(頑涎猶在)。霜雲。渠無國土。何處逢渠(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僧後舉似夾山(兩頭三麵)。山乃上堂舉了雲。門庭施設不如老僧(爭之不足)。入理深談猶較石霜百步(讓則有餘)。
師雲。興教小壽禪師雲。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為根有利鈍故情分淺深。所以世尊觀根受道說法投機。夾山以尋常用的門頭戶底機智提挈這僧。天童亦雲。離念見佛。破塵出經。門墻岸岸。關鎻重重。意欲去除妄念要見真佛而不知。近代黃山趙文孺有詩雲。妄想從來本自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子細看來無別人。當時這僧若是量寬衲子明眼禪和。何必破塵離念而求佛經。既疑情阻隔不免重詢。此其所以石霜奉箇渠無國土何處逢渠。他恁麼道非無來由。永嘉證道歌雲。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虗出沒。恁麼看來。有國土無國土。得逢渠不逢渠。是故這僧須索波波路路復來舉似夾山。山乃上堂舉了雲。門庭施設不如老僧。入理深談猶較石霜百步。林泉道。春蘭秋菊各自芬芳。何必特分你強我弱。雖則和光惹事。不得春風花不開。隻如刮篤成家。花開索被風吹落。此之所謂一般拈弄與君殊。還委悉麼。隻向一塵分變態。高名勳業兩難泯。二師合璧連珠。試看丹霞稱贊。頌曰。
當機一句玉珊珊(有耳不曾聞)。內外玲瓏溢目寒(有眼不曾見)。無漏國中留不住(瞻之在前)。月華影裏見應難(忽焉在後)。
師雲。以無緣大慈運無礙大悲。式慰蓬心幸垂金諾。故將直截緊要處開發學人。依金剛般若初中後善三句訓誨這僧。初令渠發善心。豈非直須揮劒。若不揮劒。漁父棲巢。後石霜雲。渠無國土。何處逢渠。此豈非中破善心後始明善心也。夾山石霜雖是兩段不同終歸一致。或雲丹霞道。當機一句何言三也。汝豈不聞雲門雲。一句明三句。三句明一句。三一不相涉。分明向上路。豈此非敲金擊玉響珊珊也。其實問在答處答在問處。若解主賓互換。必然內外玲瓏。不唯目下嚴寒。況使心中灑落。何塵佛而可狐疑哉。儻做功夫到此地麵。無漏國中斷然不住。月華影裏想見應難。莫有築著磕著的衲僧麼。塵心起處千般有。道眼開時一物無。
第十五則 石霜觸目(缾錫)
示眾雲。本是依實具實。元非指空話空。分明拈在麵前。可惜拋向腦後。若不因流水。還應過別山。有曾經諳此事者麼。
舉石霜諸禪師初參道吾(草鞋錢還了也未)。問如何是觸目菩提(照顧眼睛)。吾乃喚沙彌(指示分明)。彌應喏(卻有衲僧巴鼻)。吾雲添淨缾水著(老婆心切)。良久吾卻問霜。汝適來問甚麼(重重相為)。霜擬舉(鷂過新羅)。吾便歸方丈(喚不回頭爭奈何)。霜乃有省(險負平生)。
師雲。潭州石霜山慶諸禪師。初依溈山充米頭。一日篩米問答相契。溈至晚上堂曰。米裏有蟲。諸人好看。後參道吾。問如何是觸目菩提。林泉道。玄中銘雲。舉足下足。鳥道無殊。坐臥經行。莫非玄路。花嚴經雲。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名字而可得。東坡亦雲。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以此觀來。觸目菩提無空缺處。更嫌何處不分明。吾喚沙彌。彌應喏。吾雲添淨瓶水著。林泉道。隔壁不勞供短狀。元來有理不高聲。良久吾卻問霜汝適來問甚麼。腦後這槌。如覺痛自然心地得安寧。霜擬舉。劍去久矣爾方刻舟。吾歸方丈。霜乃有省。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後來果有僧問。咫尺之間為甚麼不覩師顏。霜曰徧界不曾藏。林泉道。觸目菩提旋蒸熱賣。僧又舉問雪峰。徧界不曾藏意旨如何。峰雲甚麼處不是石霜。霜聞曰這老漢著甚麼死急。峰聞曰老僧罪過。東禪齊雲。隻如雪峰會石霜意不會石霜意。若會。他為甚麼道死急。若不會。雪峰作麼生不會。雖然法且無異。其奈師承不同。故解之差別。他雲遍界不曾藏。也須是學來方始得會。亂說即不可。林泉道。當時若不歸方丈。爭解添缾接上機。多謝東禪齊拍手。霜峰的意共同輝。更看丹霞復垂明鑑。頌曰。
垂手還他作者機(隔行是離)。尋常語裏布槍旗(不可幹戈相待)。重詢擬進歸方丈(一度可喜兩度醜)。一句分明更不疑(險不又蹉過)。
師雲。串錦老漁懷就市。飄飄一葉浪頭行。萬鬆道此乃入廛垂手不避風波者也。若非作者知時達變機用崢嶸。必不能向尋常語裏解布槍旗。若非仗文殊劒。執祕魔杈。擐石鞏弓。放國師箭。必然納敗決索歸降。故復重詢擬進。盡力提持。巧計招安。欲歸方丈。果於一句之下了了分明。可謂三思然後再思可矣。咦。無孔鐵槌輕舉處。疑團粉碎了無遺。
第十六則 漸源持鍬(遷化)
示眾雲。慎終追遠孝感於天。粉骨碎身難酬厚德。衲僧分上不必如斯。若非至理一言險。不漫勞心力。有曾悞犯者麼。
舉漸源興禪師一日持鍬上石霜法堂東頋西頋(引惹詞訟)。霜見乃雲作甚麼(點撿將來不可放過)。源雲覔先師靈骨(還具眼麼)。霜雲。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覔甚麼先師靈骨(隻知盡法不管無民)。源雲正好著力(事難方表丈夫心)。霜雲一物也無著甚麼力(不惜唇皮盡情吐露)。源持鍬肩上便行(伶利衲僧一撥便轉)。太原孚雲。先師靈骨猶在(明眼人難謾)。
師雲。潭州漸源仲興禪師。在道吾為侍者。因過茶與吾。吾提起盞曰。是邪是正。師叉手近前目視吾。吾雲。邪則總邪。正則總正。師曰某甲不恁麼道。雲汝又作麼生。師奪盞子提起曰是邪是正。雲汝不虗為吾侍者。師便禮拜。林泉道。棋逢敵手難藏倖。詩到重吟始見功。一日侍吾往檀越家吊慰。師拊棺曰生邪死邪。吾雲。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曰為甚麼不道。雲不道不道。歸至中路師曰。和尚今日須與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吾雲。打即任打。道即不道。師便打。吾歸院曰。汝宜離此去。恐知事得知不便。師乃禮辭隱於中院。經三年後。忽聞童子念觀音經。至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忽然大省。遂焚香遙禮曰。信知先師遺言終不虗發。自是我不會。卻怨先師。先師既沒。唯石霜是嫡嗣。必為證明。乃造石霜。霜見便問。離道吾後到甚處來。曰隻在村院寄宿。霜雲前來打先師因緣會也未。師起身進曰卻請和尚道一轉語。雲不見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師乃述在村院得底因緣。遂禮拜石霜設齋懺悔。他日持鍬復到石霜。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霜雲作甚麼。林泉道。不唯審問端由。又恐依前蹉過。曰覔先師靈骨。林泉道。以往觀來大似佯慈悲假孝順。雲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覔甚麼先師靈骨。林泉道。闘難不闘易。闘易誰不會。果然道正好著力。林泉道。但辨肯心必不相賺。雲這箇針劄不入著甚麼力。林泉道。雖雲無縫罅。寧免見披離。源持鍬肩上便行。可謂下坡不走。快便難逢。太原孚尚座果是忍俊不禁。與代語雲。先師靈骨猶在。林泉道。路見不平拔劒相助。更請丹霞重宣此義。頌曰。
本地虗明無一物(已太多生)。幾人認得黃金骨(不道無。隻是少)。持鍬肩上便行時(步步踏著)。太辯從來還若訥(真文不醋)。
師雲。昔張司徒因燼其居。遂書偈雲。居士沉舟日。司徒失火時。本來無一物。何用苦嗟谘。六祖亦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此皆發明空劫以前本源心地。若非具金剛眼睛。爭能識黃金骸骨。雖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何疑佛事門中不捨一法。而況持鍬肩上復妙。迴途撒手便行。不居正位。大辯若訥。默默自知田地穩。大智如愚。騰騰誰為肚皮憨。還知放去收來太速處麼。插鍬意與持鍬意。覿麵相呈子細看。
第十七則 洞山初秋(解結)
示眾雲。這邊那畔。孰能推倒界墻。正去偏來。你試蹴踏芳草。作麼生囑付則是。
舉洞山價禪師解夏上堂雲。秋初夏末。兄弟或東或西。直須向萬裏無寸草處去(好因緣是惡因緣)。良久雲。隻如萬裏無寸草處。作麼生去(伏取處分)。顧視左右雲。欲知此事。直須如枯木上花開方與他合(乾暴暴時須潤濕。冷清清處要溫和)。石霜雲。出門便是草(動落今時猶自可)。明安雲。直得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靜沉死水更難甘)。
師雲。一大圓覺為我伽藍。雲何解製而論東西。直饒指教深隱寒巖飽看冷翠。坐白雲而終須不妙。守丹嶠而未必便宜。教人指默垛根。到了枉稱鼈古。所以洞山恐伊墮在無事界中弄巧成拙弱喪忘歸。良久雲隻如萬裏無寸草處作麼生去此。皆養子之緣怕折姦便。可謂兒行千裏母行千裏。飜覆尋思再三招撥。顧視左右雲。欲知此事直須枯木上生花方與地合。可謂正雖正而偏。偏雖偏而圓。一日藥山指枯榮二樹問道吾曰。枯者是榮者是。道吾雲榮者是。山曰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又問雲巖雲枯者是榮者是。巖雲枯者是。山曰灼然一切處放教枯淡去。高沙彌忽至。山雲枯者是榮者是。彌雲。枯者任他枯。榮者任他榮。山回顧道吾雲巖曰不是不是。其實此事轉轆轆活鱍鱍。如盤走珠了無滯跡方為可也。若一向指教無寸草處去。石上釘橛何時得出。許令枯木生花。似許放開一線。致令石霜點罰道。出門便是草。汝但起心動念。豈非落在今時。後明安雲。直得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此雖難會卻最易知。不見道。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天童後來一併頌出。草漫漫。門裏門外君自看。荊棘林中下腳易。夜明簾外轉身難。若論轉身一路。寧免丹霞指出。頌曰。
歸家豈坐碧雲床(久靜思動)。出戶不行青草地(久動思靜)。南北東西本自由(放浪多日)。渠無向背那迴避(心不負人麵無慚色)。
師雲。不立纖塵處。寂寥事事無。到來家蕩盡。免作屋中愚。雖處碧雲深處。應須緩步移身。當於皓月輝時莫避入鄽垂手。既辭竺土豈戀胡床。此乃正不居正之小樣也。為入息不居陰界。故出息不涉眾緣。非嫌麵上夾竹桃花。唯怕肚裏侵天荊棘。曾不墮青青黯黯。那肯滯莽莽芊芊。任觸目之荒林。儘論年之放曠。可謂百花叢裏過。一葉不沾身。此乃偏不垂偏之大略也。是他得的人千自由百自在。不於石室生根。且向草庵止宿。不見石頭和尚道。問此庵。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不居南北與東西。基址堅牢以為最。又雲。迴光返照便歸來。廓達靈根非向背。恁麼看來。有迴避無迴避。還委悉麼。相逢無話說。不見又思量。
第十八則 洞山大事(服飾)
示眾雲。覷遠休覷近。念念合究死生。論實不論虗。切切唯談真諦。分明指示。後買先甞。有來利市開張者麼。便請便請。
舉洞山問僧。世間甚麼物最苦(休教情窒礙。莫被舌頭謾)。僧雲地獄最苦(隻知其一豈知其二)。山雲。不然。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曾喫知酸)。
師雲。如來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度脫眾生。祖師依戒定慧三無漏學開發衲子。洞山向高高山頂點手。這僧於深深海底掉頭。早是謝他。不道沙糖最甜黃蘗最苦。想伊熟境難忘。夢見獄卒也怕。而不知調達謗佛墮於地獄。佛令阿難就獄慰問汝苦楚不。達曰我居無間獄中如受三禪天樂。這僧卻雲最苦。據斯器量。何霄壤之懸殊。所以洞山道。不然。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真所謂為憐三歲子。用盡一生心。雖是按牛頭喫草。也何妨就虎背添斑。賴遇丹霞遞相勸諫。頌曰。
鑊湯爐炭幾何般(覩之眼眩。思之意亂)。地獄三塗未苦酸(逆耳是忠言)。須信新豐親切語(分明記著)。袈裟之下莫顢頇(不得忘卻)。
師雲。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何止鑊湯爐炭劒樹刀山地獄三途苦楚者哉。由是丹霞替代洞山重宣此義。再說偈言。上代下世老婆心切。大抵輪迴六道出沒四生。皆為不明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世尊初成正覺。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此豈非洞山所言大事者邪。故又再三囑付道。須信新豐親切語。袈裟之下莫顢頇。洞山自唐大中末於新豐山接誘學徒。厥後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權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玄音。光揚祖道。故就所居山名有新豐之稱。隻如所囑之語親切那不親切。合顢頇不合顢頇。如人飲水何消問。冷暖唯除心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