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楔形態分析

(2)下降楔形。

下降楔形(FallingWedge)是出現在上升價格頂部的一種常見形態,如所示。在價格出現上下小幅波動的整理期間,下降楔形可分為持續圖形和逆轉圖形兩種。

在持續圖形中,下降楔形呈向下傾斜,直到遇到上升走勢。反之,逆轉圖形亦同樣呈向下傾斜,但成交則順勢下降。無論任何一種類型,這圖形都被視為看好。

下降楔形通常也拖延至3~6個月時間,並能提供投資者一個警號――市勢正在逆轉中。下降楔形的形成,最少以兩點高點,以每點的最高及先前的最高點連成一條最高的阻力線;同樣,最少以兩點低點,以每點的最低及先前的最低點連成一條最低的支持線。

價格經過一段時間上升後,出現獲利回吐,雖然下降楔形的底線往下傾斜,似乎說明了市場的承接力不強,但新的回落浪較上一個回落浪波幅更小,說明沽售力量正減弱中,加上成交量在這階段中的減少可證明市場賣壓的減弱。

在下降楔形中,價格上升,賣出壓力亦不大,但投資人的興趣卻逐漸減少,價格雖上揚,可是每一個新的上升波動都比前一個弱,最後當需求完全消失時,價格便反轉回跌。因此,下降楔形表示一個技術性的意義之漸次減弱的情況。當其下限跌破後,就是沽出信號。下降楔形的出現告訴我們升市尚未見頂,這僅是升後的正常調整現象。一般來說,形態大多是向上突破,當其上限阻力突破時,就是一個買入信號。

是一個下降楔形例子,價格一直向下滑,以A點和B點相符的新高,分別形成兩個新低。但移動平均背馳指標(MACD)顯示,在A點至B點間的跌幅卻出現了底背馳。當下斜線與價格相遇,下漲趨勢沒有足夠的動力把價格推低,價格隨即升破C點的阻力位。上升趨勢因此而持續。

下降楔形態分析3.矩形形態分析

矩形(Rectangle)又叫箱形,也是一種典型的整理形態,如所示。價格上升到某水平時遇上阻力,掉頭回落,但很快便獲得支持而回升,可是回升到前次相同高點時卻再一次受阻,而挫落到上次低點時則再得到支持。這些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便可以繪出一條通道,這通道既非上傾,亦非下降,而是平行發展,這就是矩形形態。

一般來說,當市道牛皮上落,順升市和跌市中都可能出現,長而窄且成交量小的矩形在原始底部比較常出現。突破了上下限後有買入和賣出的信號,漲跌幅度通常等於矩形本身寬度。當向上突破上限阻力時,就是一個“買入信號”。反之若往下跌破時,則是一個“沽出信號”。矩形形成的過程中,除非有突發性的消息擾亂,其成交量應該是不斷減少的。如果在形態形成期間,有不規則的高成交出現,形態可能失敗。當價格突破矩形上限的水平時,必須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但若跌破下限水平時,就不須高成交量的增加。

矩形呈現突破後,價格經常出現反抽,這種情形通常會在突破後的3天至3星期內出現。反抽將止於頂線水平之上,往下跌破後的假性回升,將受阻於底線水平之下。

矩形形態分析中,在5月初,矩形圖形在一個下跌市開始形成,看來市況已見底,而成交量也很小。直至7月初,成交量開始增加,清晰顯示價格突破在即,走勢向下,跌趨持續。

杯柄形、圓底和價格通道形態分析

1.杯柄形形態分析

杯柄形是一種持續上升的形態,它跟隨上通道的突圍而形成一段整理的時間。杯柄形態可分為兩部分:杯及杯柄。當某時段價格上漲,一個杯形隨之而形成,它的外觀好像一個碗或者圓底,亦像是一個呈U字的形態,如所示。因為與V形相比,U形比較平坦,故此杯形可以確定是一種在底部具有強烈支持的整理形態。

杯柄形形態分析當杯形形成後,短期的成交,便是杯柄的進化期。由杯柄範圍隨後突圍,並提供一個較強烈的上升趨勢信號。通常杯柄的回調越短暫,越形成上升趨勢及加強突圍。當突圍出現時,成交量明顯是上升的。

以為例,在遇到A點的阻力位前,價格正在上升。不到6個月,杯的形態已形成,而且相遇阻力位B點。價格隨後徘徊在同一個交易價格約一個月,然後穿破阻力位,確認了杯柄形。成交量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指標,確認這圖形的準確性。成交量在破位前後增加,代表出現大量買家。

2.圓底形態分析

圓底(RoundingBottom)又稱為碟形(Saucers)或碗形(Bowls),是一種逆轉形態,但並不常見,如所示。此類形態大多數出現在一個由熊市轉為牛市的長時間整固期。但在我們的例子中,是以短時間的整固期為例。

圓底常常在一個長期跌市後出現,低位通常記錄新低及回跌。圓底形態可分為三部分:下降、最低及上升。

圓底形形態分析

形態的第一部分是下降:即帶領圓形到低位。下降的傾斜度不會太過分。第二部分是圓弧底的最低位,與尖底很相似,但不會太尖。這部分通常出現時間較長或升幅可達一個月。最後是上升部分,通常是圖形的後及大約與下降所用時間相同。如上升部分升得太快,便會破壞了整個形態,而且變為假信號。

整個圖形來看,如價格還未穿破阻力位,即圖形開始的下降位置;圓底仍未確認。成交量通常跟隨圓底形態:最高位即下降的開始、最低位即下降的終點及升幅變強。

3.價格通道形態分析

價格通道(PriceChannels)是延續圖形,它的斜度傾向上或向下,似乎它的價格成交集中於上趨勢線或下趨勢線之內,如所示。上趨勢線是一條阻力線,而下趨勢線則是一條支持線。當價格通道有向下趨勢傾斜時便視為跌市,而價格通道向上傾斜時,則視為升市。

以兩條趨勢線形成的價格通道,一條稱為主趨勢線,另一條稱為通道線。主趨勢線決定有力的趨勢。如上升(下跌)通道向上(向下)傾斜時,最少以兩點的低點(高點)連成一線而繪出。

另一條趨勢線稱為通道線,與主趨勢線平衡的。通道線以高點及低點繪出。在上升通道時,通道線是一條阻力(支持)線。在下降通道時,通道線則是一條支持線。

當價格持續上升並在通道範圍內波動,趨勢便可看做牛市。當價格未能到達通道線(阻力線)時,便可預料到趨勢將會有急切的轉變。隨後下破主趨勢線(支持線)時,便可確認市況將會逆轉。相反,當上穿通道線時,便可視為牛市且暗示價格將持續上升。

以為例,當價格離開上升趨勢後,一個上升通道開始形成。在整個價格上升期間,交易不能夠穿破A點、C點和E點的阻力線(通道線),縱使價格穿破由B點和D點組成的支持線,上升軌仍然存在,因為高位和低位逐漸上升。但最後,F點因太多沽盤導致穿破支撐線。其實在F點前的價格沒有伸展到通道線時,已給發出一個警告信號,表示缺乏購買力。相反,隨著價格繼續在通道內下跌或波動,走趨視為向淡。當價格越不接近通道線(或支持線),即表示將發生的會是趨勢變動。如穿破阻力線,代表現時的走勢將有變動。如穿破下通道,即代表走勢向淡及持續下跌。

以為例,當價位離開下跌趨勢後,下跌通道開始形成。在整段價格下跌期間,交易不能穿破A點與C點的支撐位(或通道線),縱使價格穿破B點和D點組成的阻力線,下降軌仍然存在,因為高位和低位下降。雖然F點已破阻力,但穿破G點才真正轉為上升趨勢。當價格沒有伸展到通道線時,E點已發出一個轉勢的警告信號,表示價格持續受到沽壓。價格通道形態分析(1)

價格通道形態分析(2)

缺口與島形形態分析

1.缺口形態分析

(1)形態分析。

缺口是指股價在快速大幅變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交易,顯示在股價趨勢圖上是一個真空區域,這個區域稱之“缺口”,它通常又稱為跳空。當股價出現缺口,經過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的變動,然後反轉過來,回到原來缺口的價位時,稱為缺口的封閉,又稱補空。

缺口分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與消耗性缺口等四種。從缺口發生的部位大小,可以預測走勢的強弱,確定是突破,還是已到趨勢之盡頭,它是研判各種形態時最有力的輔助資料。

①普通缺口。這類缺口通常在密集的交易區域中出現,因此許多需要較長時間形成的整理或轉向形態如三角形、矩形等都可能有這類缺口形成。

②突破缺口。突破缺口是當一個密集的反轉或整理形態完成後突破盤局時產生的缺口。當股價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空遠離形態時,這表示真正的突破已經形成了。因為錯誤的移動很少會產生缺口,同時缺口能顯示突破的強勁性,突破缺口越大,表示未來的變動越強烈。

③持續性缺口。在上升或下跌途中出現缺口,可能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不會和突破缺口混淆,任何離開形態或密集交易區域後的急速上升或下跌,所出現的缺口大多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可幫助我們估計未來後市波幅的幅度,因此亦稱之為量度性缺口。

④消耗性缺口。和持續性缺口一樣,消耗性缺口是伴隨快的、大幅的股價波幅而出現。在急速的上升或下跌中,股價的波動並非是漸漸出現阻力,而是越來越急。這時價格的跳升(或跳位下跌)可能發生,此缺口就是消耗性缺口。

通常消耗性缺口大多在恐慌性拋售或消耗性上升的末段出現。

(2)市場含義。

①普通缺口並無特別的分析意義。一般在幾個交易日內便會完全填補,它隻能幫助我們辨認清楚某種形態的形成。

普通缺口在整理形態要比在反轉形態時出現的機會大得多,所以當發現發展中的三角形和矩形有許多缺口,就應該增強它是整理形態的信念。

②突破缺口的分析意義較大,它經常在重要的轉向形態如頭肩式的突破時出現,這缺口可幫助我們辨認突破信號的真偽。

如果股價突破支撐線或阻力線後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離形態,可見突破十分強而有力,很少有錯誤發生。形成突破缺口的原因是其水平的阻力經過時間的爭持後,供給的力量完全被吸收,短暫時間缺乏貨源,買進的投資者被迫要以更高價求貨。又或是其水平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供給後,購買力完全被消耗,沽出的須以更低價才能找到買家,因此便形成缺口。

假如缺口發生前有大的交易量,而缺口發生後成交量卻相對的減少,則有一半的可能不久缺口將被封閉,若缺口發生後成交量並未隨著股價的遠離缺口而減少,反而加大,則短期內缺口將不會被封閉。

③持續性缺口的技術性分析意義最大。它通常是在股價突破後遠離形態至下一個反轉或整理形態的中途出現,因此持續缺口能大概的預測股價未來可能移動的距離,所以又稱為量度缺口。

其量度的方法是從突破點開始,到持續性缺口始點的垂直距離,就是未來股價將會達到的幅度。或者我們可以說:股價未來所走的距離,和過去已走的距離一樣。

④消耗性缺口的出現,表示股價的趨勢將暫告一段落。如果在上升途中,即表示快將下跌;若在下跌趨勢中出現,就表示即將回升。不過,消耗性缺口並非意味著市道必定出現轉向,盡管意味著有轉向的可能。

在缺口發生的當天或後一天若成交量特別大,而且趨勢在未來似乎無法隨交量而有大幅的變動時,這就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假如在缺口出現的後一天其收盤價停在缺口之邊緣形成了一天行情的反轉時,就更可確定這是消耗性缺口了。

消耗性缺口很少是突破前一形態大幅度變動過程中的第一個缺口,絕大部分的情形是它的前麵至少會再現一個持續缺口。因此可以假設,在快速直線上升或下跌變動中期出現的第一個缺口為持續缺口,但隨後的每一個缺口都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尤其是當這個缺口比前一個空距大時,更應特別注意。

持續缺口是股價大幅變動中途產生的,因而不會於短時期內封閉,但是消耗性缺口是變動即將到達終點的最後現象,所以多半在2~5天的短期內被封閉。

(3)要點提示。

①一般缺口都會填補。因為缺口是一段沒有成交的真空區域,反映出投資者當時的衝動行為,當投資情緒平靜下來時,投資者反省過去行為有些過分,於是缺口便告補回。其實並非所有類型的缺口都會填補,其中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未必會填補,也不會馬上填補;隻有消耗性缺口和普通缺口才可能在短期內補回,所以缺口填補與否對分析者觀察後市的幫助不大。

②突破缺口出現後會不會馬上填補?我們可以從成交量的變化中觀察出來。如果突破缺口出現之前有大量成交,而缺口出現後成交相對減少,那麼迅即填補缺口的機會隻是50%;但假如缺口形成之後成交大量增加,股價在繼續移動遠離形態時仍保持十分大量的成交,那麼缺口短期填補的可能便會很低了。就算股價出現反抽,也會在缺口以外。

③股價在突破其區域時急速上升,成交量在初期量大,然後在上升中不斷減少,當股價停止原來的趨勢時成交中又迅速增加,這是多空雙方激烈爭持的結果,其中一方得到壓倒性勝利之後,於是便形成一個巨大的缺口,這時候成交量又開始減少了。這就是持續性缺口形成時的成交量變化情形。

④消耗性缺口通常是形成缺口的一天成交量最高(但也有可能在成交量最高的翌日出現),接著成交量減少,顯示市場購買力(或沽售力)已經消耗殆盡,於是股價很快便告回落(或回升)。

⑤在一次上升或下跌的過程裏,缺口出現越多,顯示其趨勢越快接近終結。舉個例說,當升市出現第三個缺口時,暗示升市快告終結;當第四個缺口出現時,短期下跌的可能性更加濃厚。

2.島形整理形態分析

股價在經過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後,某日出現跳空缺口性加速上升,但隨後股價在高位徘徊,不久股價卻以向下跳空缺口的形式下跌,而這個下跌缺口和上升向上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高位爭持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這就是頂部的島形反轉形態;股價在持續下跌過程中也會出現島形反轉形態,股價在經過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某日突然跳空低開留下一個下調缺口,隨後幾天股價繼續下沉,但股價下跌到某低點又突然峰回路轉,股價向上跳空開始急速回升,這個向上跳空缺口與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低位相持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這就是底部的島形反轉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