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莊股與主力股

莊股指主力大戶大比例持倉,一般最少流通盤的35%以上,多則可達85%流通盤,如湘火炬,合金投,中科創,億安等,主力股指有部分資金或短線客,在某一階段介入的個股。兩者區別為:

(1)持倉量不同。莊股一般最少持倉流通盤的35%以上,多則可達85%流通盤,如湘火炬,合金投,中科創,億安等,而主力股一般僅幾十萬,幾百萬股,持倉不會超過20%流通盤。

(2)連慣性不同。莊股主力大戶在操作時具有連慣性,一般不會出光某隻股,而采用高拋低吸部分籌碼來攤低成本,而主力股隻選擇某段時期介入,獲利後即全線拋出另選一隻,不在一隻股上過久停留,若以後看好,高位再追買也不怕。

(3)周期不同一隻莊股從建倉至出貨最少要1年半,平均在2年以上(視其控盤度),而主力股時間周期很短,多則3-4個月,少則1-2天。

(4)從上榜席位看,莊股其上榜席位具有連慣性,即底部上榜席位至始至終均在其中出現,而主力股其席位不同,即每次上榜者不重複出現。

(5)運作時機不同。莊股主力大戶建倉時機選擇大盤下跌時或個股出利空時,而主力股發力則選擇大盤走好或出突發性利好時。

(6)資金實力不同,莊股至少2億以上,主力股僅需幾百萬,最多1億,即使有1億也很少會全部投入。

(7)K線形態不同。由於莊股高度控盤,其對K線的控製遊刃有餘,對關鍵價位的細微控製很好,甚至可以一天僅讓其在幾分錢區間振蕩,拉升區可連續收陽,如0008,600710,而主力股則波動起伏較大。陰陽線交錯,常有中陰出現。此為主力大戶無法控製盤口所至。

(8)均線上,由於主力鎖倉型拉台,中期市場成本沉在底部,中期均線發散,不會粘合。重疊或交叉,而主力股由於大起大落,中短期市場成本相差不遠,均線上下穿叉。

莊股與主力股另有一些區別方法,這裏就不再闡述。分清其兩者區別有利於您的操作思路。不過,據筆者發現,99年末以來,市場中莊股顯著減少,多為主力股,這可能一與中小投資者水平不斷提高,分析軟件越來越先進,倉位大也必定難出逃有關,二也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必經階段的結果。

巧算與摸清莊家的持倉量和持倉成本

投資者要想在股市中賺大錢就必須跟莊,要跟莊就必須摸清莊家的底細,最重要的當然是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這兩者都是莊家的最高機密,是不能泄露的。怎樣才能從K線圖和成交量中巧算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呢,經過認真地分析和研究,有人認為用換手率來計算是相當準確的。

1.持倉量越大越好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成交量除以流通股總數乘以100%。因為要計算的是從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這段時間的總換手率,因此,周線圖的參考意義最大。參看個股的周K線圖,周均線參數可設定為5、10、20,當周K線圖的均線係統呈多頭排列時,表明該股有莊家介入。隻有莊家大量資金介入時,個股的成交量才會在低位持續放大,這是莊家建倉的特征。因為籌碼的供不應求,使股價逐步上升,才使周K線的均線係統呈多頭排列,也就可以初步認定是找到了莊家。

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莊家,其控盤程度最少都應在20%以上,隻有控盤達到20%以上的股票才炒得動,少於20%的話,除非大市極好,否則是做不了莊的。控盤在20%至40%之間,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升難度較高。控盤量在40%至60%之間,股票的活躍程度更好,空間更大,達到了相對控盤。若控盤量超過60%,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在這種控盤區。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律呢?因為一隻股票流通量的20%一般是鎖定不動的,這些是絕對的長線投資者。在剩餘的80%流通籌碼中,隻有20%是最活躍的浮動籌碼,如果你把這20%的籌碼收集完畢,市場上就很少有浮籌了,能大體上控盤。而其中的60%是相對穩定的籌碼,若莊家再吸納一半,即30%,莊家就是50%控盤,加上長線投資者的20%,等於控製了70%的籌碼,莊家就能控製股價的運動方向。若莊家控盤60%以上,外麵的浮籌隻有20%,莊家就能隨心所欲地控製股價。投資者跟莊時最好跟持倉量超過50%的莊,持倉量當然是越大越好,因為升幅與持倉量大體上呈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