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L指標的界麵
2.指標的運用
(1)BOLL指標中的上、中、下軌線的意義。
①BOLL指標中的上、中、下軌線所形成的股價通道的移動範圍是不確定的,通道的上下限隨著股價的上下波動而變化。在正常情況下,股價應始終處於股價通道內運行。如果股價脫離股價通道運行,則意味著行情處於極端的狀態下。
②在BOLL指標中,股價通道的上下軌是顯示股價安全運行的最高價位和最低價位。上軌線、中軌線和下軌線都可以對股價的運行起到支撐作用,而上軌線和中軌線有時則會對股價的運行起到壓力作用。
③一般而言,當股價在布林線的中軌線上方運行時,表明股價處於強勢趨勢;當股價在布林線的中軌線下方運行時,表明股價處於弱勢趨勢。
(2)BOLL指標中的上、中、下軌線之間的關係。
①當布林線的上、中、下軌線同時向上運行時,表明股價強勢特征非常明顯,股價短期內將繼續上漲,投資者應堅決持股待漲或逢低買入。
②當布林線的上、中、下軌線同時向下運行時,表明股價的弱勢特征非常明顯,股價短期內將繼續下跌,投資者應堅決持幣觀望或逢高賣出。
③當布林線的上軌線向下運行,而中軌線和下軌線卻還在向上運行時,表明股價處於整理態勢之中。如果股價是處於長期上升趨勢時,則表明股價是上漲途中的強勢整理,投資者可以持股觀望或逢低短線買入;如果股價是處於長期下跌趨勢時,則表明股價是下跌途中的弱勢整理,投資者應以持幣觀望或逢高減倉為主。
④布林線的上軌線向上運行,而中軌線和下軌線同時向下運行的可能性非常小,這裏就不作研判。
⑤當布林線的上、中、下軌線幾乎同時處於水平方向橫向運行時,則要看股價高低,然後作判斷。
(3)目前的走勢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下來判斷。
①當股價前期一直處於長時間的下跌行情後開始出現布林線的三條線橫向移動時,表明股價是處於構築底部階段,投資者可以開始分批少量建倉。一旦三條線向上發散則可加大買入力度。
②當股價前期是處於小幅的上漲行情後開始出現布林線的三條線橫向移動,表明股價是處於上升階段的整理行情,投資者可以持股待漲或逢低短線吸納,一旦三條線向上發散則可短線加碼買入。
③當股價剛剛經曆一輪大跌行情時開始出現布林線的三條線橫向移動,表明股價是處於下跌階段的整理行情,投資者應以持幣觀望和逢高減倉為主,一旦三條線向下發散則堅決清倉離場。
3.風險規避
投資者在使用布林線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兩種最常見的交易陷阱,一是買低陷阱,投資者在所謂的低位買進之後,股價不僅沒有止跌反而不斷下跌;二是賣高陷阱,股票在所謂的高點賣出後,股價卻一路上漲。布林線特別運用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各類市場間都是互動的,市場間的各種變化都是相對性的,股價的高低是相對的,股價在上軌線以上或在下軌線以下隻反映該股股價相對較高或較低,投資者作出投資判斷前還須綜合參考其他技術指標,包括價量配合,心理類指標,類比類指標,市場間的關聯數據等。
總之,BOLL指標中的股價通道對預測未來行情的走勢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它也是布林線指標所特有的分析手段。ROC指標的運用ROC指標又叫變動率指標,是以當日的收盤價和N天前的收盤價比較,通過計算股價某一段時間內收盤價變動的比例,應用價格的移動比較來測量價位動量,達到事先探測股價買賣供需力量的強弱,進而分析股價的趨勢及其是否有轉勢的意願,屬於反趨向的指標之一。N的參數一般采用12天及25天做為間隔周期,計算ROC的M日移動平均線MAROC時,M的參數一般采用6天。在軟件中ROC指標的圖形如所示。ROC指標的界麵(1)ROC的多空力量對比的強弱:
①ROC向上突破零線,進入強勢區域,表示多方力量強盛是買入信號。
②ROC向下跌破零線,進入弱勢區域,表示空方做空動力強大是賣出信號。
缺點:ROC指標過於敏感,不僅如此,連MAROC有時都會在零線附近象心電圖般的跳動。
(2)ROC的超買超賣研判技巧:
①ROC上升到極高位置時,指標達到超買水平,產生賣出信號。
②ROC下降到極低位置時,指標達到超賣水平,產生買入信號。
(3)ROC與股價同步研判技巧:
①股價與ROC從低位同步上升,表示短期有望觸底反彈或短期股價會有繼續上漲趨勢。
②股價與ROC從高位同時下降,表示短期警惕做頭回落或短期股價會有繼續下跌趨勢。
缺點:不適宜對長期走勢的預測。
(4)ROC與股價背離研判技巧:
①當股價創新高時,ROC未配合上升,不能創新高,出現背離,表示上漲動能減弱,頭部正在形成。
②當股價創新低時,ROC未配合下降,不能創新低,出現背離,顯示下跌動能減弱,底部正在形成。
如果投資者選用ROC指標進行操盤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個股的股價波動特性不同,其超買超賣的極限值也各有不同。
(2)操作周期的不同決定了確認超買超賣的極限值也各有不同。
(3)行情屬於短線脈衝行情,還是屬於較大的波段行情等對於ROC超買超賣的極限值的設定也各有不同。KDJ指標的運用隨機指標KDJ是以最高價、最低價及收盤價為基本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的K值、D值和J值分別在指標的坐標上形成的一個點,連接無數個這樣的點位,就形成一個完整的、能反映價格波動趨勢的KDJ指標。它主要是利用價格波動的真實波幅來反映價格走勢的強弱和超買超賣現象,在價格尚未上升或下降之前發出買賣信號的一種技術工具。在軟件中KDJ的圖形如所示。KDJ指標的界麵KDJ指標隨機指標反應比較敏感快速,是一種進行短中長期趨勢波段分析研判的較佳的技術指標。一般對做大資金大波段的人來說,一般當月KDJ值在低位時應逐步進場吸納;主力平時運作時偏重周KDJ所處的位置,對中線波段的循環高低點作出研判結果,所以往往出現單邊式造成日KDJ的屢屢鈍化現象;日KDJ對股價變化方向反應極為敏感,是日常買賣進出的重要研判指標;對於做小波段的短線客來說,30分鍾和60分鍾KDJ又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對於已指定買賣計劃即刻下單的投資者,5分鍾和15分鍾KDJ可以提供最佳的進出時間。KDJ指標實戰研判的要則主要有以下四點:
(1)K線是快速確認線――數值在90以上為超買,數值在10以下為超賣;D線是慢速主幹線――數值在80以上為超買,數值在20以下為超賣;J線為方向敏感線,當J值大於100,特別是連續5天以上,股價至少會形成短期頭部,反之J值小於0時,特別是連續數天以上,股價至少會形成短期底部。
(2)當K值由較小逐漸大於D值,在圖形上顯示K線從下方上穿D線,顯示目前趨勢是向上的,所以在圖形上K線向上突破D線時,即為買進的訊號。實戰時當K,D線在20以下交叉向上,此時的短期買入的信號較為準確;如果K值在50以下,由下往上接連兩次上穿D值,形成右底比左底高的“W底”形態時,後市股價可能會有相當的漲幅。
(3)當K值由較大逐漸小於D值,在圖形上顯示K線從上方下穿D線,顯示目前趨勢是向下的,所以在圖形上K線向下突破D線時,即為賣出的訊號。實戰時當K,D線在80以上交叉向下,此時的短期賣出的信號較為準確;如果K值在50以上,由上往下接連兩次下穿D值,形成右頭比左頭低的“M頭”形態時,後市股價可能會有相當的跌幅。
(4)通過KDJ與股價背離的走勢,判斷股價頂底也是頗為實用的方法:
①股價創新高,而KD值沒有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②股價創新低,而KD值沒有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③股價沒有創新高,而KD值創新高,為頂背離,應賣出。
④股價沒有創新低,而KD值創新低,為底背離,應買入。
如果投資者想利用KDJ指標進行操盤,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做短平快的短線客常用分鍾指標來判斷後市決定買賣時機,在T+0時代常用15分鍾和30分鍾KDJ指標,在T+0時代多用30分鍾和60分鍾KDJ來指導進出,幾條經驗規律總結如下:
①如果30分鍾KDJ在20以下盤整較長時間,60分鍾KDJ也是如此,則一旦30分鍾K值上穿D值並越過20,可能引發一輪持續在2天以上的反彈行情;若日線KDJ指標也在低位發生金叉,則可能是一輪中級行情。但需注意K值與D值金叉後隻有K值大於D值20%以上,這種交叉才有效。
②如果30分鍾KDJ在80以上向下掉頭,K值下穿D值並跌破80,而60分鍾KDJ才剛剛越過20不到50,則說明行情會出現回檔,30分鍾KDJ探底後,可能繼續向上。
③如果30分鍾和60分鍾KDJ在80以上,盤整較長時間後K值同時向下死叉D值,則表明要開始至少2天的下跌調整行情。
④如果30分鍾KDJ跌至20以下掉頭向上,而60分鍾KDJ還在50以上,則要觀察60分鍾K值是否會有效穿過D值(K值大於D值20%),若有效表明將開始一輪新的上攻;若無效則表明僅是下跌過程中的反彈,反彈過後仍要繼續下跌。
⑤如果30分鍾KDJ在50之前止跌,而60分鍾KDJ才剛剛向上交叉,說明行情可能會再持續向上,目前僅屬於回檔。
⑥30分鍾或60分鍾KDJ出現背離現象,也可作為研判大市頂底的依據,詳見前麵日線背離的論述。
⑦在超強市場中,30分鍾KDJ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在高位屢次發生無效交叉,此時重點看60分鍾KDJ,當60分鍾KDJ出現向下交叉時,可能引發短線較深的回檔。
⑧在暴跌過程中30分鍾KDJ可以接近0值,而大勢依然跌勢不止,此時也應看60分鍾KDJ,當60分鍾KDJ向上發生有效交叉時,會引發極強的反彈。
(2)當行情處在極強極弱單邊市場中,日KDJ出現屢屢鈍化,應改用MACD等中長指標;當股價短期波動劇烈,日KDJ反應滯後,應改用CCI,ROC等指標;或是使用SLOWKD慢速指標。
(3)KDJ在周線中參數一般用周KDJ指標,該指標對見底和見頂有明顯的提示作用,據此波段操作可以免去許多辛勞,爭取利潤最大化,需提示的是一般周J值在超賣區V形單底上升,說明隻是反彈行情,形成雙底才為可靠的中級行情;但J值在超買區單頂也會有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所以應該提高警惕,此時應結合其他指標綜合研判;但當股市處在牛市時,J值在超買區盤中一段時間後,股價仍會大幅上升。
用均線係統選時的技巧
1.移動平均線的買入時機
(1)多頭行情中,股價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表示短線買方力量增加,後市上升可能大,是買入時機()。
(2)股價由下向上突破10日移動平均線後,相繼向上突破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則是兩個重要的買進時機。因為這種情況可以判定,多頭氣勢極為強勁,後市容易形成上漲()。
(3)如果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剛剛形成多頭排列,且略呈平行狀上升,則表示後市將有一段極大的漲幅,多頭氣勢極為旺盛,短期不易回檔,是買進時機()。
(4)空頭市中,當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後,又突破了30日移動平均線,則反彈上升的力量增強,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可逢低買入()。
(5)空頭市場中,如果股價繼續向上突破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後,又突破了60日移動平均線,則後市的上漲空間會比其他情況來得強勁,如有利好消息的配合,則可順勢脫離空頭市場,是極佳買點()。
(6)盤局中,如股價K線圖與10日移動平均線糾纏在一起,投資者不要輕易跟進,等股價與10日移動平均線分開且上行時,方是買進時機。這時多方力量才是真正的增強,後市上升的概率才會大()。
(7)因長期的空頭市場,使得60日移動平均線趨於平緩,甚至成了水平狀,當60日移動平均線由平緩向右上方拉升時,表示多頭反攻,買盤增強,是買進時機。但這應結合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綜合分析,決定買進時機()。
移動平均線的賣出時機
(1)在大盤趨勢不是很強的時候,股價由上向下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表示短線由多翻空,應賣出股票,暫時離場觀望,重新等待機會()。
(2)股價跌破10日均線後,又順次跌破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這兩個信號提醒投資者,不久股價將有較深的跌幅,是極佳賣出時機。30日移動平均線是股價近期的成本線,60日移動平均線更是中期指標,股價跌破此兩線就預示著中期下跌行情的開始,如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尚有利潤應堅決拋掉:如是套牢也應果斷止損()。
(3)多頭市場中,股價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而30日和60日移動平均線仍於K線圖下方向右上方挺升,表示是多頭市場中的技術性回擋,跌幅不至於太深()。
(4)股價繼續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後又向下跌破30日移動平均線,且3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移動,表示跌幅會較深,應賣出股票離場觀望()。
(5)如股價繼續向下跌破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後,又向下跌破60日移動平均線,且60日移動平均線也向右下方移動,此時應果斷賣出股票()。
(6)若股價依次向下跌破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且三線略呈平行狀空頭排列,則表示空頭市場來臨,空方已占據絕對優勢,短期內跌幅會逐日加深,應賣掉所有股票減少損失,保存實力,以便在更低的價位補進()。
(7)在盤局時,若10日移動平均線與股價糾纏在一起,大幅上升與下跌均不易,此時應觀望,靜觀其變。而當10日移動平均線跳離原來的運行趨勢且向右下方移動時,後市跌幅會較深,是賣出時機()。
(8)當60日移動平均線由上升趨勢轉為平緩或向右下方轉折下行時,便是賣出時機。因為60日移動平均線的轉點一旦出現,往往預示著後市會有一段中級上升或下跌行情,因此在由升轉跌時也恰恰如此()。
用移動平均線選時的投資要點
(1)在實際股票買賣中,運用移動平均線的買賣時機信號作指導,可將風險降至最低程度,同時也可以獲取非常豐厚的利潤。因為把握了市場的趨勢、方向。
(2)運用移動平均線的各種組合可以判斷股價的運行態勢,同時適用於各種時間跨度。
(3)推動平均線是一種單向的趨勢指標,它對於平衡市的研判能力相對較弱,但對於趨勢的研判較為準確。
(4)長期移動平均線顯然比短期移動平均線更能夠有效地反映趨勢方向,當趨勢反轉的時候,長期均線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長期和短期的均線指標就應該結合應用。
(5)每種股票都有屬於自己的最佳移動平均線組合,投資者應該根據個股的特性進行判定。
運用均線研判大勢的技巧
根據前麵所講,我們都會發現利用均線來研判大勢確實很有作用。假如有盤麵上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如所示:
上證指數2006年3月13日~2006年10月25日的日K線走勢圖從中可以看出,上證指數在獲得100日均線支撐後,均線上升的形態作了改變,此時以“上山爬坡形”的形式往上攀升,其依托的均線就是20日均線。從理論上來說,隻要上山爬坡的形態不被破壞,20日均線不被有效擊穿,就可以繼續看多、做多。當然,一旦日後上山爬坡的形態改變了,就要有所警覺,20日均線被擊穿後,就應該先止損離場。
止損後,應密切關注50日均線和100日均線。關心50日均線是因為2006年上半年上海股市一直以50日均線為支撐往上運行的,隻要大盤跌到50日均線就會止跌回升,隻不過在當年8月,大盤有一次跌穿了50日均線後,才改為以100日均線為支撐往上運行。因此,當大盤重新步入上升通道,並以20日均線為依托往上攀升,爾後又跌穿了20日均線,出現了向下破位現象。這個時候,我們首先就應該想到50日均線是不是會被市場認可,作為大盤下跌的第一個支撐點,如果50日均線失守,再考慮把100日均線作為第二個支撐點。
在確定這個操作思路後,投資者就可以這樣操作:①一旦大盤跌破20日均線就先退出。②密切關注大盤跌至50日均線附近時的走勢變化,如發現有止跌回升跡象就可及時跟進。③如50日均線守不住,大盤下穿50日均線後跌勢依舊,就密切關注100日均線,並隨時作好識底、抄底的準備。④如100日均線、120日均線都被擊穿,可先退出觀望,然後,在股指下行到250日均線處,可先少量逢低吸納,與此同時,應密切關注大盤能否在250日均線處止跌企穩,若企穩了,可適量加倉,當股指重返120日均線之上時再積極跟進。⑤如後來連250日均線也被有效擊穿,那就應該及時清倉離場(見箭頭A所指處)。此時即使主觀上認為股市基本麵仍舊向好也應先離場再說,因為盤麵走勢已經說明了一切(編者按:很可能是主力預先知道了股市的基本麵開始惡化,已提早撤退,而普通投資者由於信息不對稱,不了解內情還蒙在鼓裏,以為股市基本麵仍舊向好,繼續看多、做多,結果熊市真的來了,被套在頂上,輸得慘不忍睹。上海股市幾次牛市見頂時都出現過這樣的現象,投資者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要再重蹈前人的覆轍)。
上證指數2006年8月21日~2007年4月9日的日K線走勢圖上證,指數1999年4月23日~2003年9月26日的日K線走勢圖研判完上麵的走勢圖形之後,下麵再看,這是一張某市場某階段,時間跨度為兩年的大盤指數走勢圖。如果股市中出現這樣的局麵,該如何應對的呢?
(該大盤往後走勢見)
從看,大盤指數大部分時間都在年線(即250日均線)上方運行,圖中有一次跌穿了年線,但過後不久又被拉回到年線之上,而這一次股指跌破年線,雖然現在有小幅回升,但股指尚未返回到年線之上。看了這張圖,給我的感覺大盤指數已經走到盡頭了,這一次跌破年線,再要重返年線之上的機會很小,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跌破年線之後再出現連續下跌。麵對大盤即將出現大幅下挫的風險,投資者應當機立斷,及時止損離場為宜。
有人會想,現在股指不是已經出現小幅回升的情況嗎?如果這次像上一次那樣重返年線之上,現在割肉就是吃大虧了。有這樣想法的投資者可能不知道這次股指跌破年線和上一次股指跌破年線有很大的區別。區別一:上一次股指是第一次跌破年線,而這一次股指是第二次跌破年線。股指第一次跌破年線有六七成向上回拉的機會,而股指第二次跌破年線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它向上回拉的機會不足兩成。區別二:股指第一次跌破年線時,年線還在向上移動,而股指第二次跌破年線時,年線已經走平,並有彎頭向下的跡象。一般來說,年線被跌破但年線在往上走,說明多方仍然在控製著局勢;如年線被跌破時年線正處於走平且有彎頭向下的傾向,說明多方已無力控製局勢,空方的力量已占上風。區別三:股指第一次跌破年線,下穿幅度很淺,在年線下方停留時間很短,之後股指就重返年線之上,而這一次股指跌破年線幅度已經很大,在年線下方停留時間也明顯的延長。用技術語言來說,第一次股指跌破年線還沒達到“有效跌破”的級別,所以是一次假跌破,多方還有辦法讓它起死回生,讓股指重返年線之上,而這一次跌破年線,無論從下跌的幅度、下跌的時間都達到了“有效跌破”的標準。既然是有效跌破,那麼就是一次真跌破,多方已無法阻止下跌的趨勢,接下來多翻空、多殺多的慘劇就要上演,股指繼續下跌已不可避免。
總之,這一次股指跌破年線,大盤的形勢已岌岌可危,再不立馬出逃,損失將越來越慘重。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判斷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