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以視聽為主要傳播手段,以視聽體驗為途徑獲得樂趣和享受,有著大致相同的目標市場的電影、漫畫、動畫和遊戲之間,不可避免地有著密切聯係,而且呈現出一種全方位融合的趨勢。因此,漫畫、動畫、遊戲與電影之間的互相改編也逐漸成為視聽產業發展的趨向之一。
從產業的本質來看,電影、動漫與電子遊戲在產業合作上也具有很大的潛力,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較之於電影,動漫和遊戲的產業鏈條更為多元,市場拓展空間也更為廣闊,可以為電影提供新的發展空間;而發展已很成熟的電影,則可在藝術表現、文化敘事等方麵給動漫和遊戲以養分。這些相似性和互補性為它們的產業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電影、動漫觀眾群和遊戲玩家群,彼此構成潛在的消費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業空間,因此三者之間的跨界合作也是必然的。
藝術形態之間的產業互動
電影與遊戲的改編呈現出上揚的趨勢。由遊戲改編成的電影有《戰神》、《波斯王子》、《古墓麗影》和《最終幻想》等,由電影改編成的遊戲也十分普遍。例如根據007係列電影改編的遊戲《007黃金眼》和《007夜火》,還有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及《哈利·波特與密室》等遊戲作品。而在動漫和電影的改編之間,也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探索。繼《變形金剛》、《星球大戰》等一些知名遊戲和動畫片被成功地改編為電影之後,2009年《龍珠》、《特種部隊》、《阿童木》等10部(漫畫、動畫、遊戲)作品也被改編成電影。電影與電子遊戲產業的合作首先體現為互相改編和移植。
從諸多改編作品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電影、動漫和遊戲的改編遵循著一定的藝術發展規律。例如,在動漫和遊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從電影裏借鑒最多的是視覺畫麵技巧的運用。特別是在營造身臨其境的虛擬世界時,商業電影的技巧隨處可見。好萊塢式片頭CG、特技鏡頭效果、多重視角以及平行剪輯等,無一不在動漫和遊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電影的發展中,也充分利用了動漫、遊戲等的情節和路徑創新。漫畫改編電影在美國、日本等國已經曆了幾十年的發展曆程,在商業和藝術兩方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逐漸走上一條成熟穩定的發展道路。
動漫、遊戲、電影的互動要素
(一)經典作品為創作提供源泉
將一部分著名的、擁有極高人氣的動畫片和遊戲進行電影化改編,是對經典作品的二次開發與再利用。無論是動畫、遊戲的原創公司還是影視製作公司,均可以依托經典作品的受眾效應,從而在作品推出之初就贏得受眾。業內相關人士認為“利用經典的動畫或者遊戲作品進行電影化的改編是非常保險的。因為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遊戲,在市場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這對於改編成電影後的票房收入是很有保障的”。通過經典作品創作影視、動漫或者遊戲作品,無形之中降低了作品市場運營的風險。
在對動漫遊戲進行電影化改編時,並不是每一個經過改編後的電影都能夠成功,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複雜多樣,甚至有些改編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值得我們深思。有關專家認為,“一部作品的形象認可度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衡量一部動漫遊戲作品能否電影化的標準。”因此,在動漫遊戲與電影的相互改編過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創造性和自由度之外,其核心一定要保持形象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這也是改編要遵循的主要商業模式之一。而遵循不同藝術形態的產業規律,也是改編中必須恪守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