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紐約迷宮書店不神秘(1 / 1)

美國東部名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具有250多年的曆史。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有一家書店,叫做“迷宮書店”。書店完全由個人經營。經常光顧書店的讀者,主要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和學生。

“迷宮書店”坐落在哥倫比亞大學與城市地鐵之間的第110號大街車站,主要銷售學術書。書店圖書品種多,折扣優惠,加上周到細致的服務,很多教授和學生都願意到“迷宮書店”來買書。如今,哥倫比亞大學使用的教科書(教材、課本),其中50%由“迷宮書店”專門供給。

“迷宮書店”的經理克裏斯托弗·多布林,以前曾與哥倫比亞大學校方合作經營書店,在這一過程中,萌生了要擁有自己的書店的強烈願望。幾年前,他另外找了合夥人,開張了屬於自己的“迷宮書店”。

人們隻要看一眼“迷宮書店”的賣場,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賣場的設計,首先是盡可能地方便學生們挑選。有的學術圖書按專業、學科擺放,有的學術圖書則按作者姓名擺放。而讀者需要任何內容、任何專業的教科書,隻需要馬上檢索就知有無,並且很快就能找到。

據多布林介紹,“書店的銷售額,有50%來自於店堂銷售,另外50%則來自於互聯網銷售和商品目錄銷售”(書店把圖書目錄郵寄給讀者供其預訂圖書,再把圖書郵寄給讀者,而後讀者用信用卡支付購書款——編譯者注)。

對於個人經營的書店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圖書數據庫的構建和維護。多布林說:“在互聯網上做圖書商務,最重要的就是製作新出版圖書的數據庫。個人書店要做新書數據庫,幾乎不可能,因為人力和財力達不到。我們書店的做法是,支付一定的費用給‘新書數據庫租賃公司’,通過這類公司來構建和維護書店的新書數據庫。現在,這類公司也開始提供各大學教授們使用教科書的信息,而且,教授們在使用教科書上的任何變化,公司的網絡也能實時地反映出來。這樣,對教科書的檢索就變得簡單、快捷和準確。”

比如,由於“迷宮書店”充分利用“新書數據庫租賃公司”提供的信息,把握教授使用教科書的動態,不僅是美國國內,其他國家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使用的教科書、講義的檢索、下載也在增多。的確,在“迷宮書店”的網絡上,還能輕易地檢索到美國常青藤同盟(這裏指美國東北部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8所名牌大學的總稱——編譯者注)的學生們使用什麼教科書學習的數據。

在“迷宮書店”,一方麵銷售圖書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但另一方麵,還堅持著傳統的銷售方式——向讀者(顧客)郵寄圖書(商品)目錄(在美國簡稱為“目錄銷售”)。

多布林說:“在‘圖書目錄’中,經常刊登著約300種可供銷售的圖書。‘圖書目錄’說明購書可以打折百分之多少,同時也登載了我們書店的網址。這樣,實時的全天候預訂圖書的讀者可持續增加。在我們書店網站的‘附錄欄’中,經常保有15000種學術書,按照定價40%—90%的價格賣給讀者。”

“迷宮書店”網站的“附錄欄”中的學術書,因為品種豐富,價格又比較優惠,所以購買者不僅有大學的教授和學生,還有各地的圖書館。在美國,圖書館采購圖書一般都有自身特有的渠道,通常簡稱為“館配渠道”。但是,對於那些財政預算比較拮據的圖書館而言,隻要價格低廉,哪怕是有些破損的圖書,也是可以接受的。更何況“附錄欄”中的學術書,大多是比較“古舊”,而並非“破損”。

多布林甚至無不得意地說,他還有一個通過互聯網商務提高銷售收入的秘訣。

“我們還利用(美國)亞馬遜網絡書店的平台,開展過剩庫存書的零售與批發業務。我們書店采購過剩庫存書的價格,一般隻是圖書定價的1%—20%。批發價一般按圖書定價的30%—50%定價,零售價一般按圖書定價的40%—70%定價,有的還可以是75%—80%。所以,這是一樁贏利頗豐的買賣。我們書店通過亞馬遜網絡書店的‘半新圖書欄目’,接受讀者、商家的預訂,然後直接從圖書倉庫把圖書送到讀者或商家手中。即使是過剩庫存書,我們也講究外表的幹淨整潔,於是讀者以為買到的是沾滿灰塵的‘舊書’,結果拿到的都是與新書相差無幾的‘半新書’,這樣讀者朋友們自然就非常高興。他們給亞馬遜網絡書店的賣主(當然包括我們在內)的評價,往往都是5顆星。看到‘五星級’的服務水平,更多的讀者、商家都放心地從我們書店購買舊書和過剩庫存書了。也就是說,在我們書店,新書和舊書都賣得出、銷得好。”

“迷宮書店”既能夠與其他實體書店和平相處,又能夠同虛擬書店水乳交融,足見經理克裏斯托弗·多布林的經營理念既新奇,又與時俱進。

(龍舟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