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許都想不到,一些世界著名醫學雜誌也有“槍手”。一項最新研究揭露了醫學雜誌的“秘密”:在這些雜誌上,相當一部分署名為知名作者的文章其實出自與製藥公司或者其他企業關係曖昧的“槍手”之手。
“槍手”往往就某種藥物或者療法撰寫一篇科技論文,隨後製藥公司通過多少帶有一些欺騙性的手段,說服一位有名望的醫生為這篇論文署名,而“槍手”並不會在文章中留下自己的任何痕跡。
實際上,所有醫學雜誌都要求作者保持“透明度”。按要求,科技論文的作者應當說明自己為誰工作,誰資助了科研項目,以及他們是否存在與文章課題有關的利益關係。換言之,如果作者在文章中對某家公司的某種藥品進行評價,而且與該公司具有職業或者利益關係,就必須告知雜誌論文是否涉及利益衝突,以及是否適合發表。這種方式可以保證研究成果的正確性,使暗箱操作和變相廣告在科研領域無處容身。
“槍手”或多或少都會與某個製藥公司或者醫療技術公司牽扯不清,他們深知這項保持透明度的要求很可能使其論文被醫學雜誌拒之門外,為此他們在文章中把自己的痕跡清除得一幹二淨,以防他們與公司之間的關係被人發現,然後再請一位專家署名。這些“槍手”做得天衣無縫,醫學雜誌根本看不出論文與製藥公司之間有任何聯係,而名聲在外的署名作者也是論文得以發表的有力保障。
幾年前這還是一個“秘密”,雖然人們知曉它的存在,但很難對其規模進行判斷。在多數情況下,“槍手”是在醫學醜聞曝光之後,才迫於諸多證據的壓力而現身。科學的外衣被撕破之後,肮髒的幕後交易開始浮出水麵。
不久前,公眾得以“近距離”觀賞這種齷齪把戲。《紐約時報》很快對《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調查作出響應,稱調查結果令人震驚和羞恥。發表在眾多權威雜誌上的900篇科學論文的作者接受了這項調查,其中包括《內科學紀事》、《美國醫學會雜誌》和《柳葉刀》等。調查中的一個問題是,是否有人曾經多次為並非親自創作的論文署名。630名作者回答了問題。結果顯示,發表在醫學雜誌上的論文中有7.8%出自“槍手”之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產生“槍手”的概率最高,為11%。
《柳葉刀》、《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卷》、《內科學紀事》和《自然—醫學》緊隨其後,分別為7.6%、7.6%、4.9%和2.0%。
“槍手”給醫學雜誌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在很多情況下,對藥物研究成果的“粉飾”最終將變成徹頭徹尾的醜聞,同時使大批無辜者患病甚至死亡。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醫學雜誌是醫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渠道,甚至可能使他們改變對病患采取的療法。如果新的療法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同,最終可能成為一種慣例,直至更新的療法出現。
如果“槍手”在科學麵具的掩護之下,撰寫論文對某種藥品大加褒揚,或者將其風險最小化,有意無意地把一則廣告變成文章,那麼就是置患者的生命安全於不顧。美國默克製藥公司生產的關節炎止痛藥Vioxx造成大批患者死亡就是一起經典案例。這種藥物曾經頻頻出現在各大醫學雜誌上,一時間被譽為最安全而有效的消炎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2004年默克公司召回所有Vioxx,因為該藥使服用者罹患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概率提高了一倍。司法機構經調查發現,數十名“槍手”收取該公司的酬金,在眾多權威雜誌上發表了署名為知名學者的論文,對Vioxx進行大肆宣傳。根據醫學雜誌《柳葉刀》提供的數據,Vioxx僅在美國就造成8.8萬-13.9萬人罹患心肌梗塞,其中30%—40%的無辜者不幸成為該藥的犧牲品。
(梅三友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