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二月: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2)(3 / 3)

一定要任用真正能夠勝任的人擔任要職,將不適合的人放在某些崗位上,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個人來說,都會是一種傷害。

星期三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係辭下》

《周易》的興盛,應該在殷朝末年,周文王的德行正盛行的時候吧?大概講述的是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事吧?所以,《周易》的卦爻之辭充滿了危機感。心懷危機的人可以獲得平安,掉以輕心的人必將導致傾覆。它包含的道理非常廣大,各種事物都賴此不遭廢棄。自始至終保持警惕戒懼,要旨在於慎求無咎,這就是《周易》的道理。

《周易》之道終於被直截了當地提了出來:“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周易》告誡世人要時刻保持警戒、警惕。它通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闡述了人生的每一種狀態,同時對每一種狀態都提出了應對的措施和策略。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歸結為一個字:“慎”或是“貞”。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守持正固以防危害和悔吝”。

每個人隻要生存在世間,就必須時刻牢記“慎”字,唯有時刻小心翼翼,才可以獲得一帆風順的人生;也唯有保持警戒,才可以做到逢凶化吉。

經營企業,如履薄冰,時刻保持警惕,謹防危機的產生和出現,是每一位經營者應該秉持的謹慎態度。

星期四

占事知來

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係辭下》

變化紛紜的狀況之中,吉祥的事情就會有先兆。觀察所模擬的物象就可以知道如何製作器具,占問眼前的事理就可以推知未來的結局。天與地確定了剛柔尊卑的位置,聖人廣施《周易》的功用。人的謀慮溝通了鬼神的謀慮,連百姓也能掌握《周易》的道理。

《周易》的價值在於讓人知曉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如何進行決斷和選擇,同時還可以使人們在一件事的開始之時便能預知結局,當然最關鍵處在於自身必須嚴格遵照《周易》的指示去行動,這便是所謂的“占事知來”。

高明的管理者應該熟讀《周易》,將其中的每一卦每一爻都與自身的部門或團隊結合起來,由此可以確定自身應該做什麼,以及應該如何做。一旦做到切合《周易》之道,就必定會實現團隊或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隻要我們認真地分析眼前的事情,就可以預知未來的發展,前提是我們還必須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

星期五

近而不相得則凶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係辭下》

各爻的變動恰當與否以“利”或“不利”來表達,結局的吉凶以所擬事物的情態而改變。所以,愛好與厭惡相互衝突就產生了吉凶,遠與近相互取舍就產生了悔吝,情感的真實與虛偽相互感應就產生了利害。舉凡《周易》所擬喻的情態是: 兩爻相近而不能夠相互配合就會產生凶險,或者有傷害,造成悔恨和困難。將要背叛的人說話羞愧,心中疑惑的人言語支離破碎。賢善的人言辭少而精,浮躁的人言辭繁雜。誣陷善良的人說話遊移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說話卑屈。

這裏從六爻的變化推導出各類人的說話狀態,很有現實意義。《係辭》的作者談論六爻時提到了“近而不相得則凶”,為什麼會如此?道理很簡單: 原本靠在一起的人應該互相幫助,如果沒有互相幫助和支持,那必定是雙方產生了誤會,或是衝突,如此一來,兩者之間必生凶禍。就像在一家企業內,如果上司和下屬之間不能夠互動和配合,那一定會導致雙方產生衝突並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

接著,這段文字提出了“將叛者”、“中心疑者”、“吉人”、“躁人”、“誣善之人”、“失其守者”等人的語言特征,非常生動,今天可以此為準則進行人員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