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二月: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2)(2 / 3)

也許,每一位企業家都應該牢記比爾·蓋茨的這句名言:“微軟離死亡永遠隻有三個月。”

星期五

唯變所適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係辭下》

《周易》所體現的法則常在變遷,變化運動而不靜止,在六爻上循環流動,上下來往沒有固定的規則,剛健與陰柔相互轉換,不可以當成固定模式,總是隨著變化而發展並適應。它的出入依照一定的法度,在外在內都使人知道戒懼,還會讓人明白未來憂患及往昔的情態。沒有師保古時任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的監護,卻可以像麵臨父母的指導一樣。

《周易》沒有告訴我們一種固定的規則,它所揭示的是不斷變化的道理,這也是“易”的核心概念。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時刻變化的,但是這些變化又有著一定的規律性,例如“泰極否來”,所以說“出入以度”。

學習《周易》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變化,並順應變化,做到“唯變所適”,就像水一般,隨著外界的形體而改變自身的形態,一旦如此,便可以說做到“自然而然”的境界了。

世間唯一不變的是變。企業經營者必須努力適應變化,而《周易》還告訴我們如何從一些細節之中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從而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及時適應各種變化。第三周

星期一

存亡吉凶,居可知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係辭下》

六爻相互錯雜,全都是根據應時的事物。初爻很難理解,上爻很容易理解,初爻是本,上爻是末。初爻的爻辭擬議後續的變化,上爻則是變化之後的最終結果。至於錯雜各種物象以撰述卦的功能,辨別是非,那就必須依靠中間的四爻了。是啊!要了解存亡吉凶,根據每爻所處的位置就知道了。智慧的人觀察卦爻之辭,就可以領悟大半了。

這段文字講述了六爻的作用。六爻表現了六種狀態,初爻表述的是事物的最初,是起源,是“本”,上爻則是事物發展的最終,是結果,是“末”。當然,要了解事物的發展,僅僅了解起源和終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必須了解中間的四爻。

一卦中的六個爻展示了六種狀態下的結局,以及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和策略,所以說“要了解存亡吉凶,根據每爻所處的位置就知道了”。

《周易》中的每一爻都在揭示我們一種人生狀態,智慧的人應該從中學到應對的措施和策略,學習了《周易》,就等於找到了人生成長的指南針。

星期二

柔危剛勝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係辭下》

第二爻與第四爻功能相同但位置不同,兩者象征的利害得失也就不同了。第二爻美譽較多,第四爻要戒懼很多,因為靠近君位(五爻)。陰柔的法則,不適宜離陽剛太遠。它的要旨在於慎求無咎,它的功用在於柔順守中。第三爻與第五爻功能相同而位置不同,第三爻多凶險,第五爻多功績,這是因為上下貴賤的等級不同。(在這兩個位置上)陰柔者有危險,剛健者可以勝任。

這裏討論的是二、三、四、五這幾個中間位置的爻。二、四都是陰爻,但是兩者因為位置不同而結果不同,二多譽而四多懼,這是因為四爻距離五爻過近,容易使五爻產生猜疑,所以應該時刻保持謹慎。而二爻位於下卦中位,可謂位置適宜,而且可以上承五爻,所以多譽。

三、 五都是陽爻,但因為三處下卦之終,所以多凶,而五爻位於君主之位,又有二爻在下呼應,所以多功。值得注意的是《係辭》的作者強調了一點: 三、五兩爻,“柔者危,剛者勝”。為什麼?因為這兩個位置都需要當位者擁有出色的領導能力,陰柔者無法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