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男子籃球甲聯賽采用主客場製,在第一階段預賽和9~12名保級賽中采用的就是雙循環比賽。
雙循環比賽的輪次、場次以及比賽時間,均是單循環比賽的倍數。
3分組循環:分組循環,是將所有參加比賽的隊先分成若幹個小組進行第一階段預賽,然後每組的優勝隊之間再進行第二階段的決賽,決定第1名和以下的名次。在分組預賽中采用單循環的比賽方法,在決賽中可采用單循環賽、同名次賽、交叉賽等,故也稱這種競賽方法為混合循環製或“兩階段製”。分組循環適用於有較多的隊參加的競賽,可以在不長的期限內較合理較公平地完成競賽任務。
分組循環的不足之處,是參賽隊由於實力不同,如果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強隊先期被削減、弱隊反而名次排列在前麵的局麵。為了克服這個缺陷,在編排中應設立“種子隊”。所謂“種子隊”,就是實力和成績相對較強的隊,應被合理地分開;“種子隊”可以通過協商確定,也可以根據上一屆比賽的名次來確定。為了照顧主辦競賽的單位,有時也將競賽規程中應作出規定,還要經過一定會議的討論和認可。
4分組循環的具體編排如下:
例如:有16個參加比賽,為了使各組的隊數相均,可分成4個小組,每組4個隊。如果時間、經費允許,又希望多打比賽,也可分成兩個小組,每組8個隊。在分成4個小組中,“種子隊”可設立4個隊,也可設立8個隊,經抽簽編到小組內,或者將1、8,2、7,3、6,4、5(依照上屆比賽的名次排出)經抽簽編入組內。
其餘蛇形排列方法,將1、4、5、8“種子隊”排到第一組,2、3、6、7“種子隊”排到第二組,其餘各隊再經抽簽編入組內。
第二階段的決賽如果采用單循環賽,4個小組的第1名(兩個小組的第3、4名)編為一組,決出5至8名;其餘依此類推,決出全部名次。
第二階段的決賽如果采用同名次賽,則由兩個小組的第1名決冠、亞軍,兩個小組的第2我中決3至4名,依次類推,決出全部名次。
第二階段的決賽若采用交叉賽,則A組的第1名對B組的第2名,B組的第1名對A組的第2名先進行半決賽,再由兩場比賽的勝者進行決賽決出冠、亞軍,負者決3、4名。其餘名次,也是依照上述交叉的方法進行。如果兩個小組都各有5個隊,剩下的隊不能采用交叉賽,也可采用同名次賽決出最後的名次。此事應在競賽規程中作出規定,以上情況,在混合製中還要重點談及。
淘汰製
1淘汰製:淘汰製是指競賽中失敗一次或兩次後,即失去繼續競賽的機會,連續獲勝的球隊繼續參加競賽直至確定最後優勝隊。失敗一次失去競賽資格的方法為單淘汰製;失敗兩次失去競賽資格的方法為雙淘汰製。
淘汰製的優缺點:優點:節約競賽時間;缺點:除第一名外不能合理確定其餘名次,實力較差的隊鍛煉機會少。
2單淘汰製:單淘汰製,是參加比賽的隊經過一次失敗後,即被淘汰。這種競賽方法,最終可決出冠、亞軍,但不能決出其餘名次。
3單淘汰製的編排方法如下:首先根據參加比賽的隊數製定比賽輪次表,然後經各隊抽簽,再將隊名填入相應的表內。
第一輪獲勝的隊進入第二輪,第二輪獲勝的隊進入第三輪,最後決出優勝隊。勝隊為冠軍,負隊為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