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參加比賽的隊不是2的乘方數(4、8、16、32……),第一輪比賽中就會有一些隊輪空。在編排上要使第二輪比賽的隊數為2的乘方數。
第一輪有5個隊輪空,第二輪為2的乘方數。
從上述比賽的輪次表中不難看出,單淘汰製的比賽方法是不完全符合“公平競爭”原則的,如果兩個強隊在第一輪相遇,勢必有一個被淘汰。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就是先把“種子隊”放在輪次表的適當位置。如果設兩個“種子隊”,應分別排在輪次表的最上邊和最下邊。如果設四個“種子隊”,應分別排在兩個半區的最上邊和最下邊。如比賽需要有輪空,則“種子隊”在第一輪中優先輪空為好。
單淘汰製隻能確定冠、亞軍,如果需要確定其餘名次,應進行附加賽。如將第二輪失敗的兩隊再進行一次比賽,則勝者即為第3名,負者第4名。第一輪比賽的負隊進行附加賽,可以確定第5~8名。
4雙淘汰法的編排:雙淘汰製,是參加比賽的隊結實兩次失敗後即被淘汰。這種競賽方法,給比賽隊增加了競爭的機會,從而減少了比賽勝負的偶然性。
雙淘汰製的編排方法基本上和單淘汰製相同,隻是進入第二輪後,失敗的隊還要進行比賽,再失敗的隊則被淘汰。
除了冠、亞軍外,其餘的名次可根據在比賽中獲勝的次數來確定(多者名次列前)。如果兩個隊獲勝的次數相等,則兩隊之間比賽獲勝者名次列前。如果這兩個隊之間沒有比賽,則名次並列。另外,也可采用附加賽的辦法決定其餘名次。
5淘汰製編排應注意的問題:
(1)為避免強隊相碰,可先確定種子隊;
(2)應把輪空隊分別排列在上、下兩半區;
(3)確定其他比賽名次時可進行補賽;
3混合製:前麵已經提及,每種競賽製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如果將其混合起來使用,就會揚長避短,相輔相成,取得較好的效果。混合製就是在同一競賽中分階段采用循環製和淘汰製的競賽方法。
混合製,可以先在第一階段預賽中采用分組循環製,第二階段決賽中采用淘汰製;或者相反,在第一階段預賽中采用淘汰製,在第二階段決賽中采用循環製。任何一種賽製或方法的優缺點都不是絕對的,如其符合競賽的目的、性質、隊數、時間、場地等需要,就是相對正確和先進的。
若從正式的重大的籃球競賽來看,采用混合製的居多。如97~98希爾頓中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就是在第一階段預賽中采用主客場製進行雙循環比賽,按積分排列出12個隊的全部名次。第二階段決賽中,是將預賽的前8名進行主客場製的交叉淘汰製。取得獲勝場次後不再比賽,1/4決賽和半決賽的負隊不再進行比賽。預賽9~12名的隊進行雙循環主客場比賽,重新決出名次。
(1)決定名次的辦法:決賽的勝隊為第1名,負隊第2名。半決賽的兩個負隊預賽名次列前的隊為第3名,列後的隊為第4名。1/4決賽的負隊(即5、6、7、8各隊),預賽名次列前的隊名次列前。9~12各隊的名次按決賽的成績排名。
再如1996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男子籃球比賽,第一階段預賽中采用分兩個小組進行單循環比賽,第二階段采用交叉賽。
(2)具體做法是:1/4決賽,由A組的前4名隊與B組的前4名隊打交叉賽,勝隊進入半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