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宗明法華本跡。跡中以大通為首。此文乃有三意。一昔日共結緣(從是時十六菩薩下)二中間相逢值(從是十六菩薩下)三今日還說法華(從若如來下)此三總括跡中一期他化盡矣。釋迦既爾。彌陀亦然。良以十六王子。於大通時覆講。為物結緣。其諸王子。各得成佛。西方號阿彌陀。以果驗因。彌陀爾時乃為第九王子。為眾講說。是知。彌陀為物結緣明矣。故妙玄六雲。大通為結大乘之首。彼佛八千劫說經。十六王子八萬四千劫覆講。於時聽眾。或當座已悟。或中間得入。或近化始得即斯意也。如是銓量非唯顯。佛佛施化道同。抑亦知。古往今來生淨土者。並第九王子當時結緣之眾矣
悲華經 三聖因願授記名號
往昔過恒河沙阿僧祇劫有世界。名刪提嵐。劫名善持。有轉輪王。名無諍念。主四天下。有一大臣。名曰寶海。是梵誌種時生一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常光一尋生時。有百千諸天。來共供養。因為作字。號曰寶藏。其後出家。剃除須發。成菩提道。還號寶藏。如來廣為聖王說於正法。王請如來及諸聖眾。三月供養。王有千子。王及千子。如是供養。滿二百五十歲。各各向佛及比丘僧。悔諸不及。爾時如來。即入三昧放大光明。現十方世界。或有世界五濁弊惡。或有世界清淨微妙等。王白佛言。諸菩薩等。以何業故取淨世界。以何業故取不淨世界。佛言。菩薩以願力故。取清淨土。離五濁惡。複有菩薩。以願力故。求五濁惡。王言。我今真實欲得菩提。不願取不淨佛土。我已先於十歲之中。端坐思惟。莊嚴清淨佛土。我今發願。願成道時。世界之中。無有地獄畜生餓鬼。眾生皆作金色。人天無別。無有女人等。一化生壽命無量。世界清淨無有臭穢。所有宮殿。種種莊嚴。如第六天。餘佛世界。若有眾生。聞我名者。修諸善本。欲生我界。願其命終。必定得生。唯除五逆誹謗聖人破壞正法等(安養記雲。悲華經備有二十四願。但文略耳)輪王發深願已。佛即告曰。大王汝見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世界。清淨莊嚴。悉如大王所願。如是四佛出現。入滅過一恒河沙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是時世界轉名安樂。汝於是時。當得作佛。號無量壽如來等。爾時寶藏如來。尋為第一不眴太子授記曰。汝觀天人三惡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無量壽佛般涅槃已。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種種莊嚴。安樂世界所不及也。汝成菩提道。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又告第二尼摩太子。汝今所願。取大世界。如汝所願。汝當成菩提道。號曰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汝取大世界故。因是字汝為得大勢至(三聖因願授記劫國名號經。涉第二第三以上。但略錄耳)
一向出生菩薩經 彌陀因行成就眾生
佛言。我念過去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佛號寶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將入涅槃。為眾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名曰持火。王有太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法本。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曾睡眠。亦不偃側。端坐一處。不貪財寶及以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佛。諸佛脫法。盡能聞持修習。厭家剃發而作沙門。作已複於九萬歲中。修習此陀羅尼。複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發道心。積功累德。住不退地。爾時不思議勝功德比丘。豈異人乎。即阿彌陀如來是也(經在大藏知字函)
無量壽經 法藏比丘發願莊嚴妙土
過去久遠錠光佛出世。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彼佛世中。有一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棄國棄王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佛說法言。譬如大海。人以升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有人至心精進。求道不止。何願不得。佛因廣說二百一十億佛刹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法藏聞說。皆悉睹見。發起勝願。其心寂靜。誌無所著。重白佛言。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雲雲)法藏說四十八願已。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法藏誠諦不虛。超出世間。一向專誌。莊嚴妙土。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安樂世界。其國七寶奇麗。超十方界。無有須彌日月大海溪渠井穀等。亦無四惡趣。亦無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其諸眾生功德善力行業之地。故能爾耳
彌陀偈經 彌陀本願取土之相
惟念法比丘 乃從世饒王
發願喻諸佛 誓二十四章
世世見諸佛 垓數無有量
不廢宿命行 功德遂具成
世界名清淨 得佛號無量
國界平夷易 豐樂多上人
佛壽十方沙 光明普無邊
菩薩及弟子 不可算稱量
若欲見彼佛 莫疑亦莫慮
有疑在胎中 不合五百年
不疑生基坐 叉手無量前
願欲遍十方 須叟則旋還
首楞嚴經 勢至獲念佛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