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帆船運動的競賽規則
競賽簡介
(1)目的
帆船帆板競賽是依靠運動員在海上依據風向、海浪、潮流和船速的不同,不斷地調整帆的工作狀態,以期保證帆與風向的最佳角度以及最佳的航行路線,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
(2)關鍵
通常帆船沿兩航標間直線距離前進,並不能保證以最短的時間到達。所以正確地選擇航線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之一。
(3)特性
由於風速、風向的不同每輪競賽的場地也會隨時調整和改變。所以帆船帆板競賽不存在世界紀錄和最好成績。
(4)要求
運動員要取得好成績除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條件外,還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掌握空氣動力學、水動力學、氣象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與生化和運動心理等多學科的知識,具備敏捷的判斷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帆航帆板運動既是選手間體能、技能的較量,更是他們間智力的較量。
競賽分類
(1)場地賽
在一定水域內布下若幹浮標,參賽船隻統一起航,按照規定的順序繞過所有標誌通過終點後即為一輪結束。每輪競賽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以次類推。場地賽中又分個人賽、對抗賽與團體賽。
①個人賽個人場競賽一般進行10輪至12輪,去掉第一輪至第二輪最差成績後,按各輪成績的積分之和排列出最後的名次,得分最少者為優勝。每輪競賽一般要進行40分鍾至1小時。每天根據風力條件,安排2輪至3輪競賽。近來采用的競賽航線均為奧林匹克梯形航線,該航線包含了迎風、橫風和尾風航程。由於氣象及安全原因,競賽委員會可以根據風力大小減少競賽輪次。奧運會和小型帆船的世界錦標賽都是這種競賽方法;
②對抗賽多用於大型的或龍骨型帆船的競賽。其場地圖形較簡單,屬兩船之間的對抗。從起航前一直至終點,兩船始終在利用規則與戰術互相壓製對方,以求自己領先到達終點。現代的美洲杯帆船賽即采用了這種競賽形式;
③團體賽是兩個起航組之間的對抗競賽。少年級帆船就開設了此項目。
(2)拉力賽
①長距離分段賽將全部航線分為若幹個站點,每個站點單獨計算成績,到達終點後再將各站成績綜合,排出優勝;
②主要特點此類賽事多為休閑、娛樂或俱樂部之間的交流活動,參賽者可自由選擇參加全部賽段或其中幾個賽段的競賽,適合公務或生意繁忙的帆船愛好者。
基本規則
(1)資格
國際帆船競賽規則規定,參加競賽的運動員可以自帶船和帆,隻要經過丈量委員會按級別規定丈量合格者,均可參加競賽。
(2)輪次
帆船帆板競賽共進行11輪,前10輪選其中最好的9輪成績來計算每條帆船的名次。有時因天氣情況可減少輪次。
(3)名次
每一輪名次的得分為: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3分,以此類推。
(4)起航
起航信號發出後,賽船的船體、船員或裝備的任何部分在通向第一標的航向時,觸及起航線,即算起航。
(5)搶航
起航信號發出前,賽船的船體、裝備或船員身體的任何部分觸及起航線或其延長線,均為搶航。搶航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則規定的方式返回到起航準備區重新起航。
(6)頂風航段
從起點至1標為頂風航段,帆船(板)不能頂風前進,需要走“之”字形,航向由運動員掌握,判斷哪種航向受風為佳,就靠運動員的經驗和技術。
(7)航線
梯形航線有兩種繞標方式,一種是外繞,一種是內繞。外繞的競賽航線順序是:起航-1-2-3-2-3-終點;內繞的競賽航線順序是:起航-1-4-1-2-3-終點。
(8)用時
帆船競賽根據競賽時的氣象水文情況確定賽場的大小。不同級別的競賽用時不同,一般在45分鍾至90分鍾之間。
(9)形式
帆船競賽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集體出發的船隊競賽;另一種為兩條船之間一對一的對抗賽。隻有索林級競賽采用一對一的競賽形式進行,其他競賽都是集體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