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戰鬥級驅逐艦(1 / 3)

英國戰鬥級驅逐艦

研製背景

英國是驅逐艦的故鄉,早在19世紀70年代後期,由於魚雷艇迅速發展,而在這方麵英國皇家海軍又處於劣勢,所以英國海軍決定研製一種比魚雷艇尺寸大、速度快、用來追捕和消滅魚雷艇的艦隻,於是一種稱為“魚雷艇捕捉艦”的新艦種誕生了。實踐證明,這是一次失敗的嚐試,但“魚雷艇捕捉艦”卻成了現代驅逐艦的前身。

在經過重新設計後,1893年10月,英國海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驅逐艦“哈沃克”號,當時稱“魚雷艇毀滅艦”,不久之後改稱“毀滅艦”,至於中文為什麼稱驅逐艦,已無從可考,很可能傳自日本。從其名稱就可看出,早期驅逐艦的使命是為海軍艦隊擔負防禦敵方魚雷快艇的工作。

20世紀初,飛機出現,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飛機對艦艇還構不成威脅,不過潛艇卻是水麵艦艇的水下之患。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除繼續擔負防禦魚雷艇的任務外,其主要使命已轉向反潛作戰了。從30年代開始,驅逐艦開始裝備高炮,其使命從防禦魚雷艇、反潛擴大至擔任防空任務。

二戰前夕,納粹德國的俯衝轟炸機迅速崛起,並在二戰初期創下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戰績。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英國皇家海軍捷足先登,開始研製防空型驅逐艦。由此發展到二戰後,驅逐艦的主要使命也變為艦隊防空了。

從1933年開始,德國空軍開始招標研製俯衝轟炸機,容克斯公司一舉中標,並在次年生產了3型原型機,1937年,生產型機開始逐步交付德國空軍使用,這就是二戰時期橫行一時的JU87型“斯圖卡”轟炸機。

“斯圖卡”裝備2挺MG17型792毫米機槍和1挺MG15型792毫米機槍,機腹下可掛1枚500千克的重型炸彈,兩側翼下各掛1枚110千克的炸彈。飛機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劇俯衝,轟炸精度在25米之內。

二戰爆發後,德軍的“斯圖卡”先後突襲波蘭,轟炸荷蘭兵營,摧毀比利時的堅固堡壘,粉碎法國坦克部隊的反衝擊,掃射敦刻爾克海灘上等待撤退的英國遠征軍等,作為德軍閃電戰的急先鋒大顯神威。

1940年夏季,“斯圖卡”作為主力之一遠征不列顛,盡管由於缺少大航程的戰鬥機護航,“斯圖卡”在大不列顛空戰中失去了往日威風,但其威力仍讓英國人不寒而栗。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擁有龐大的艦隊,但基本上不具備防空能力,加之對於水麵艦艇這種速度較慢的目標來說,“斯圖卡”絕對是致命威脅,隻要一枚重型炸彈就足以讓一艘大中型艦艇報廢。為此,英國政府於1941年舉行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作為“戰時應急驅逐艦”計劃的一部分,首相邱吉爾提出發展一種防空型驅逐艦,以便擔負艦隊防空作戰任務。

1942年,該提議最後定案,這種新型艦艇被稱為“戰鬥”級防空驅逐艦,並決定首批定購17艘,1943年又增購第二批21艘,同年,首批艦艇在多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首艦“巴夫勒爾”號於1944年9月14日正式加入皇家海軍服役。

頗受爭議的設計

“戰鬥”級驅逐艦是二戰期間英國海軍建造的體積最大、性能最好的驅逐艦,其寬大的艦體、奢華的裝備無疑讓二戰中其它“戰時應急驅逐艦”可望而不可及。

該級艦設計標準排水量2325噸,滿載排水量2800噸,艦長11552米,水線長108米,寬102米,龍骨至甲板水平高度559米,最大吃水386米(後來減至345米),艦員編製平時為240至288人,戰時330人。

動力係統采用“帕森”單級減速齒輪傳動式渦輪機,功率50000軸馬力,最大速度305節。艦內載油766噸,航速20節時續航力為4400海裏。

既然是防空型艦艇,其武器裝備設計當然以防空火炮為主,主要包括:4門MKⅢ型114毫米速射炮,安裝在MKⅤ型雙聯裝炮塔上,仰角80度,備彈300發;一門MKⅪⅩ型100毫米高平兩用火炮,安裝在MKⅩⅩⅢ型炮塔上,備彈160發;8門博福斯40毫米火炮,安裝在MKⅣ型雙聯裝炮塔上,備彈1440枚;6門厄立空20毫米火炮,其中2座MK2型雙聯裝和2座MKⅦA型單管火炮,備彈2440發;一座維克斯303型火炮,備彈50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