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Bf109一樣,Fw190還作為母子組合型轟炸機的子機部分,由無人化了的Ju88重轟炸機馱著飛行,成為遙控Ju88衝向目標的指令機。
戰爭應用
Fw190於1941年秋首次參戰,是第一次令英國皇家空軍感到棘手的戰鬥機,於是不得不搬出“噴火”9型加以對抗。Fw190戰鬥機在無數次阻擊盟軍大規模空襲編隊的空戰中,Fw190的飛行員們采用了由馬依雅大尉首創的冒險戰術:與敵機群同高度迎頭接近,以盡量減少被擊中的機會,在靠近目標時集中開火,然後大機動拉杆向上脫離。1942年8月至12月,美國第8航空隊曾27次空襲德國本土,共出動1302架次,被擊落29架;1943年1~5月又發動34次空襲,出動3935架次,被擊落154架,7月份10次空襲中共出動2829架次,被擊落109架,戰損率大幅度上升。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英軍的轟炸部隊。
1943年8月17日下午,轟炸德國秀瓦因夫露特軸承工廠的美軍229架B-17轟炸機剛剛與護航的P-47戰鬥機分手,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餘架Bf109的迎頭攔截。Fw190首次發射了W·Gr21大型空對空火箭彈,頃刻間,有數十架B—17向大地墜落,這場由Fw190唱主角的反空襲空戰,使盟軍轟炸機的戰損率高達20%,竟迫使盟國對德空襲暫停了一個月。事後,美國飛行員回憶說,這場截擊空戰規模之大,戰術之狡詐,氣氛之熾烈,都是空前的。
1943年9月,由超級王牌哈·赫爾曼少校設計的“狂蠻戰術”開始被配備Fw190戰鬥機的第300、301和302飛行團所采納。飛行員在地麵管製站的無線電誘導下,利用探照燈協助照明,進行夜間空戰,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家空軍在用金屬箔條作電子幹擾的情況下所實施的夜間空襲的效果。
由於德國戰鬥機力量日漸薄弱,到1944年6月,聲勢浩蕩的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第一天,麵臨海麵上成千上萬的渡海艦船和空中5400餘架護航飛機,德軍隻有26飛行團的普利拉中校及其副手共2架Fw190飛抵海岸,向下象征性地打了幾梭子子彈。
1944年下半年,戰鬥機全被調回國內投入防守戰,新型的Fw190D—9“長鼻子”和Bf109K也被派往前線作戰。大本營組建了“突擊飛行隊”,企圖孤注一擲,垂死抵抗。火力強、裝甲厚的Fw190A—8/R-8“狂飆箱”戰鬥機被用於阻擊前來空襲的盟軍的四發大型轟炸機。由於該改型機變得相當鈍重,為避免遭盟軍護航戰鬥機的反擊,不得不再派出Bf109施行掩護,於是出現了戰鬥機為戰鬥機護航的現象。
1944年12月,希特勒糾集殘兵敗將在阿登組織了最後的反撲,650架Fw190、450架Bf109和少量的Me262突襲了盟軍20個前線機場,曾摧毀盟軍地麵飛機300餘架。
在戰爭中,許多個人擊落過100架以上或200架以上敵機的超級王牌飛行員使用的就是Fw190。Fw190是大戰中性能優異的名牌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