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蓋鎮龍的傳說
據史書記載,那口井裏麵本來有一條龍,這條龍最早的時候在我們蒙山那一帶興風作雨。就使得當地產生一些水災,按照現在的話叫泥石流,後來當地的政府和村民為了鎮壓這條龍,就修了一個井把它蓋在裏麵,二旦揭開這個井蓋,它就從裏麵出來,出來自然就要下雨。
在蒙頂山附近居住的村民中,也流傳著有關這口古井眾多版本的傳說,傳說中都試圖解釋著揭蓋下雨的神奇所在,但由於代代相傳時間久遠,至今都無人能解釋這種神奇現象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時間一長,蒙頂山的村民們都覺得這甘露井是有神靈庇護的,甚至一些村民還時常會上香禱告,祈求風調雨順。
如果說,這揭蓋下雨的現象隻是民間的一種流傳也就不足為奇,可出乎意料的是,這種奇特的怪現象,竟在當地的古籍文獻中也有記載。那麼在這種神秘現象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科學解釋呢?
說法一:聲音振動引發降雨
蒙頂山山頂上空氣濕度很大,常常是雲霧繚繞,也就是說,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多數時間是處於飽和和接近於飽和狀態。開蓋,主要是振動,開蓋不光是開蓋,它還有吼的聲音,因為吼的聲音引起空氣振動,這樣子因為濕度很大,就產生一點降雨,專家分析的原因,主要是振動。
甘露井的井蓋雖然不大,但重量可不輕,當掀動它時,的確會產生不小的振動聲響,難道就是這振動產生的聲響影響到了天氣變化嗎?關於這個聲波振動,在氣象學界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學說,就是蝴蝶效應,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在亞馬孫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振動幾下翅膀就引起了它周圍空氣的變化,繼而引起了熱帶氣旋,最後在美國東海岸引起了颶風。雖然這隻是個推理出的假象學說,但還是有它的科學道理。
說法二:空氣遇冷形成降雨
有專家認為,應該跟山上的氣候有很大的關係。蒙山一帶天氣比較冷。空氣比較潮濕,那個井裏麵空氣就更冷一點,溫度更低一點,如果把那個井蓋揭開,人手伸下去以後,裏麵感覺到涼涼的,長期在裏麵呆著,如果要放到30分鍾的話,這個關節感到涼颼颼的。關在裏麵的時間長了,空氣的濕度很大,溫度很低,特別是天氣很熱的時候,一旦揭開,裏麵的冷空氣出來,濕空氣一出來以後,與熱空氣一接觸馬上就形成雨。也有專家認為,這種說法可能是不對的,因為井裏的溫度比外麵低,水汽不會上升,因為溫度低,隻能下沉隻有暖的空氣才會上升,按道理這個井蓋揭開後,不可能形成降水。
說法三:井開雨降純屬巧合
蒙頂山是處於降水概率非常大的地方,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降水非常充沛,應該經常都是雲霧繚繞,而且從它的小地形來看,剛好也是有雲霧繚繞的,地方。這個地方降水概率非常大,有專家認為,從氣象學的角度,這個降水和揭井蓋沒有必然的聯係。因為揭井蓋以後,可能或早或晚的時候,就有降水發生,這隻是一種巧合。
名山這個地方雨一直比較多,蒙頂山的環境確實十分潮濕,到處都是苔蘚,在蒙頂山甘露井附近,這裏更是長年雨水不斷,雨量豐沛,局部氣象一直保持在一種即將要下雨的狀態之中。在氣象學界,下雨最多的地方常被稱作天漏,雅安是有名的雨城,而雅安天漏卻在蒙頂山,由於地理環境的獨特原因,形成了蒙頂山地區多雨濕潤的獨特氣候,也形成了這個神奇的井開雨降現象。推測如此之多,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至今仍無定論。但那些古樸的傳說仍會在揭開井蓋的瞬間,讓人們盡情地享受著那自然界中的神奇之作。
雪域冰川
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
“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在民間傳說中被看作是弟兄倆,金沙江從兩座高大挺拔的雪山中間流過,形成了虎跳峽。
哈巴雪山因巨大的海拔高低差異,形成了明顯的高山垂直性氣候,依次分布著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等氣候帶,山腳與山頂的氣溫差達22.8度,這種氣候又孕育了垂直帶狀分布的生態係列。立體分布著高山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冷杉、雲杉、針杉、山地常綠闊葉林帶、幹熱河穀灌草叢帶等,植物種類繁多。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著許多珍貴動物。
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頂終年冰封雪凍。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寶鼎。隨著時令、陰晴的變化交替,雪峰變幻莫測,時而雲蒸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雲霧飄渺,絲絲縷縷蕩漾在雪峰間,“白雲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在海拔大約4700米左右的地方,懸岩披掛著冰瀑,屬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據說那些千奇百態的角峰、刃脊、U形穀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遺跡。
古遠的冰鬥還融化積聚成眾多的冰嘖湖,這些冰嘖湖就分布在毫巴4100米左右帶上,以黑海尤為著名。黑海因水色如墨而得名。湖水幽深神秘,且四時景觀各不同。最奇特的是,人們隻要站在湖畔長嘯數聲,湖畔四周便會細雨紛紛,有時甚至會暴雨傾盆,將人淋個渾身透濕。這種呼風喚雨的奇特景觀,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秘性。黑海中有數量極多的雪魚,俗稱“娃娃魚”,在氣溫合適的時候,雪魚彙成一環狀,黑壓壓環繞在湖邊淺水中,情形十分奇特。除雪山、湖泊、杜鵑外,哈巴雪山景區內還有許多懸泉飛瀑。或清秀、絲絲縷縷,或氣勢洶湧、聲喧如雷。如:尖山瀑布,高約40米,水流充沛,氣勢恢宏,水從崖頂跌落,化為蒙蒙細雨,有時在陽光的折射下,水霧幻化成七色彩虹,景致十分奇妙;大吊水瀑布,高近200餘米。其源頭在雪線之上,屬季節性瀑布,每年4~9月,冰雪融化,雪水沿陡峭的斷崖奔瀉而下,形成秀媚奇麗的哈巴大吊水瀑布。皚皚雪峰,雲霧飄渺,飛流破雲而出,如天河人塵,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勢。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位於中甸縣東南部,距中甸縣城120公裏,總麵積21908公頃。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點為江邊行政村,僅1550米,海拔高差3846米。
整個保護區4000米以上是懸崖陡峭的雪峰,亂石嶙峋的流石灘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勢較緩,地貌呈階梯狀分布,依次分布著溫帶、寒溫帶、寒帶等氣候帶,幾乎可稱是整個滇西北氣候的縮影,山腳與山頂的氣溫差達22.8℃。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觀及滇金絲猴、野驢、獼猴的而設立的寒溫帶針葉林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呈立體分布著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冷杉、雲杉、山地常綠闊葉要帶、幹熱河穀灌草叢帶等,植物種類繁多。保護區內有蟲草、貝母、珠子參、天麻、雪蓮等名貴藥材;而蘭花、野牡丹等名花隨處可見;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著一類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野驢;二類保護動物雪豹、原麝、馬麝等。
保護區自然風光主要由哈巴雪山主峰、高山冰磧湖、杜鵑花、雪山瀑布群構成。
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頂終年冰封雪凍。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隨著時令、陰眼的變化交錯,雪峰變幻莫測,時而雲蒸霧罩,時隱時現;時而雲霧飄渺,絲絲縷縷蕩漾在雪峰間,“白雲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在海拔大約4700米左右的地方,懸岩披掛著冰瀑,屆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據說那些千奇百態的角峰、刃脊、U形穀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遺跡。保護區內有眾多的高山冰磧湖,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其中,以黑海、圓海、黃海、雙海風景最佳。
雪山太子——梅裏雪山
梅裏雪山又稱雪山太子,位於雲南省德欽縣東北約10公裏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Ⅱ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Ⅱ908年法國人馬傑爾·戴維斯在《雲南》一書中首次使用“梅裏雪山”的稱呼。但實際上梅裏雪山所指的並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麵的一座小山脈。那座小山脈在當地被稱作梅裏雪山,因此山腳下的一處村莊也被稱為梅麗水或梅裏石,真正的梅裏雪山主峰叫做說拉曾歸麵布,海拔5229米。這個錯誤主要源於我國六七十年代的全國大地測量。當年,一直解放軍測量隊到了德欽,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誤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記作了梅裏雪山,並在成圖後如此標注出來。從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裏雪山,這個名字也徹底壓過了偉大的卡瓦格博——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梅裏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於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讚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鬥、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鬱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遊聖地。
梅裏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裏冗立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麵積。迪慶藏族人民在梅裏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裏雪山。梅裏雪山不僅有太子十三蜂,還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種雪域奇觀。卡瓦格博峰下,冰川、冰磧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謂最壯觀的冰川。此冰川從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帶,長達8公裏,寬至500多米,麵積有73.5平方公裏。此冰川號稱世界上少有的低緯度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麗江葵花寶典裏描述,梅裏雪山腳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卡瓦格博峰的南側,還有從千米懸崖傾瀉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為神奇壯觀。因其為雪水,從雪峰中傾瀉,故而色純氣清;陽光照射,水蒸騰若雲霧,水霧又將陽光映襯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聖的,他們潛心受其淋灑,求得吉祥之意。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異木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寶。高山湖泊清澄明靜,在各個雪蜂之間的山澗凹地、林海中星羅棋布,且神秘莫測,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風喚雨”的效應,故而路過的人幾乎都斂聲靜氣,不願觸怒神靈,完好、豐富的森林則是藏民們以佛心護持而未遭破壞的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