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0毛瑟袖珍手槍(1 / 1)

M1910毛瑟袖珍手槍

20世紀初,M1910毛瑟袖珍手槍價格比當時美國市場上的其他自動手槍便宜得多。由於這一原因,該手槍被美國大量進口,其中很多作為軍用,流行甚廣,甚至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的製式武器。

M1910毛瑟袖珍手槍參數:這種手槍有兩種口徑:一種是635毫米(025英寸AGP)口徑,另一種是765毫米(032英寸ACP)口徑的。

025英寸ACP口徑的M1910袖珍手槍的槍管長和全槍長都比同時代其他袖珍手槍略長,這主要是因為這樣可獲得更高的可靠性及射擊精度。該槍製造技藝精湛,具有較大的彈匣容彈量。早期手槍采用硬橡膠握把,存在抽殼鉤強度不足的問題。後來抽殼鉤進行了重新設計,並以胡桃木握把代替了硬橡膠握把。

該槍套筒座的左側有一個側板,向上推就可取下側板,此時不用卸下套筒就可以拆卸扳機/阻鐵組件、扳機連杆和扳機簧等零部件。

M1910袖珍手槍在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一經推出就大獲成功。毛瑟公司公布的銷售數字為:1911年銷售11012支,1912年銷售30291支,1913年銷售18856支,這樣的業績在20世紀初是很難得的。

1914年,毛瑟公司對該槍槍管定位方式進行了改進設計,因此,1914年以後的產品和早期產品的槍管不能互換。另外,還有許多改進設計,如對擊針、阻鐵、複進簧、握把螺釘和彈匣等均作了改進,所以前後期的槍零件很少能互換。

1914年7月,毛瑟公司宣布第二型袖珍手槍投入生產,即將M1910的025英寸ACP口徑以按比例擴大的型式改為765mm口徑,這種型號又稱作新式M1910。新式M1910不再采用側板以及槍管拆卸(定位)杆結構,而是采用套筒座前下方的一個彈簧卡筍來固定槍管。1934年,毛瑟公司又對新式M1910作了一些修改,將內部的機加件改為衝壓件;握把帶棱角的部位改為圓弧形,給人一種握持舒適的感覺。

雖然M1910毛瑟袖珍手槍是隱蔽攜帶使用的武器,但其射擊精度卻異乎尋常地高,而且射擊容易控製。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該槍槍管軸線與握持位置的距離較近,一般人均能很好地控製握把。射完最後一發槍彈後,空倉掛機機構將套筒阻於後方,這時如果插入新彈匣,套筒會自動複進,並將彈匣裏的第一發槍彈送入彈膛;如果在空彈匣時釋放套筒,首先要把彈匣退出12毫米左右,然後再把彈匣推上去,套筒會脫離空倉掛機的約束,自動複進到位。

該槍還有一些其他特性,例如,當擊針處於待擊狀態時,擊針尾端突出於套筒後端,白天可以看到,夜晚可以觸摸到。另一個就是解脫子,它起到無彈匣保險的作用,當槍未裝彈匣時,則不能擊發。保險解脫鈕的工作方式也很特別,它可鎖住套筒,以避免從口袋裏掏出手槍時,套簡意外移動而發生“走火”危險。保險解脫鈕的操作很方便,隻需向下推就可使套筒處於保險狀態。如果需要解脫保險,按一下保險解脫鈕,就會恢複到待擊狀態。

毛瑟手槍在結構設計上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扳機連杆簧和扳機簧都采用片簧,拆裝時,很容易折斷。另外,粗壯的彈匣卡筍太硬,插彈匣時容易在彈匣上造成劃痕,容易損壞彈匣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