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爬行動物時期(2 / 2)

那時爬行動物的種類比我們現在知道的要多得多,除了大鱉、大海龜、巨鱷以及眾多蜥蜴、蛇外,還有許多現在已經從地球上滅絕的奇異種類。其中有一種稱為恐龍的動物族類非常繁盛。當時的植物已經擴展到平坦的低地上,如蘆葦、羊齒類等。在中生代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很多食草性的爬行動物,它們以這些植物的嫩芽為食,它們的體格非常龐大,有的甚至超過了在此以前的任何陸棲動物,也許隻有海裏的鯨魚可以與之相提並論。例如有一種被稱為梁龍的恐龍,從喙鼻到尾部長達84英尺(26米);巨龍則更大,足足有100英尺(30米)長。還有以這些怪物為食的食肉恐龍,它們的體格與獨特相當,其中一種叫做霸王龍,在許多書中都被描寫成為空前絕後的、可怕而凶猛的爬行動物。(通史28-29下)

當這些龐大的動物在中生代叢林的厥葉和常綠植物之間覓食和相互追逐時,另外一種現已滅絕的爬行動物,正用它們那發展成蝙蝠狀的前肢捕捉著一隻又一隻昆蟲。最初它們隻是跳躍,後來終於能夠在厥葉和森林的樹木間飛翔了,這就是翼手龍。它們是最早飛翔的脊椎動物,開創了脊椎動物能力發展史上的新紀元。(通史28中)

此外,也有些爬行動物又回到了海裏生活,其中有三種大的會遊泳的爬行動物返回了他們祖先生活的海裏,它們分別是滄龍、蛇頸龍以及魚龍。其中有些和我們今天的鯨魚大小差不多。魚龍看起來是相當適合在海中生活的動物,蛇頸龍現在已經找不到它的同類了。它們體型龐大,孔武有力,可以劃水,適合在沼澤或淺水底部遊泳或爬行。它們的頭一般比較小,生長在長蛇似的頸上,完全勝過天鵝頸。蛇頸龍不但可以像天鵝一樣在遊動時捕食,還可以潛入水下,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和其他動物。

這是就稱霸中生代的陸上動物的生活。以我們現在人類的標準來衡量,它們比以前的生物要進步了許多。就象人類說的那樣,比起以往地球上任何生物,此時產生的陸上動物的體積更龐大,分布範圍更廣,力量更強大,活動性更強,更加“有生氣”。海洋裏雖然沒有取得這麼大的進步,但是也出現了許多繁盛的生物新品種。一種具有封閉殼、類似烏賊狀動物在淺海裏出現了,後人稱之為“菊石類”。它們的遠祖曾經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裏,直到此時,菊石類才迎來了它們的全盛時期。現在這種動物已經不存在了。與它們最近的近親,是生長在熱帶地區水裏的珍珠鸚鵡螺。還有一種新生的、多產的魚類,它們的鱗片比以前片形和齒形更為輕巧和精美,從此以後,它們極為興盛,成為河海中的主要物種,長久居於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