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早的鳥類和哺乳動物(1 / 2)

在前麵幾章裏我們已經簡單講述了最初的生命全盛期——中生代時期——茂盛的植物和大量的爬行動物。此時,恐龍稱霸熱帶雨林和潮濕原野,翼手龍尖叫著在叢林中滑翔,撲食著無花灌木和樹木中嗡嗡作響的昆蟲。就在它們周圍,生活著許多沒有那麼顯赫,數量也沒有那麼多的動物種群,正在獲得某種力量,學會了忍辱負重地生活。當太陽和地球失去它往日的溫和和仁慈之時,這種鍛煉對這些種族的生存作用就顯得非常有價值了。

一大群善於跳躍的爬行動物和恐龍類的小型動物等種群,迫於生存競爭的威脅和敵人的襲擊,有的走向滅絕,有的則不斷的適應寒冷的氣候,進入高山或下到深海求得生存。這些境遇悲慘的物種逐漸進化出了一種新型的鱗,這種鱗被拉長為羽毛狀,成為當時動物羽毛的雛形。這種羽毛狀的鱗重疊起來覆蓋在動物身上,確實比到那時存在的爬行類動物所具有皮膚能夠更為有效地保持體溫,所以它們可以進入其它沒有羽毛的動物不能涉足的寒冷地帶。可能是這些變化同時發生的是,這些動物開始更加關心它們的卵。很明顯,大部分爬行動物不關心自己的卵,任由它們接受自然的孵化。而在這生命之樹新生的一枝上的一些變種,卻開始養成保護自己的卵,並用體溫孵化它們的習慣了。

這種對寒冷的適應性,也影響到身體內部的變化,原始的鳥類開始能夠獨立保持體溫,進化成了恒溫動物。最初的鳥類大概是捕魚為食的海鳥,它們的前肢,與其說是翅膀,不如說是近似於企鵝的蹼足。新西蘭的鷸鴕(Ki-Wi)是一種奇特的原始鳥類,它隻有極簡陋的羽毛,既不能飛,也不象是從能飛的祖先那裏遺傳而來的。在鳥類的進化史上,羽毛是先於翅膀而出現的,羽毛繼續發展,當它能夠輕輕展開時,必然會產生翅膀。從一隻鳥的化石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它的齶上有爬行動物的牙齒,身體上還有一條爬行動物的尾巴,但同時它也有鳥類典型的翅膀,可見它們曾經混跡於中生代的翼手龍群中自如地飛翔。然而,在中生代,鳥類品種和數量都很有限,如果有人能回到中生代的國度中去,他也許走幾天也看不到一隻鳥,聽不到一聲鳥鳴,隻能看到出沒在羊齒叢和蘆葦叢中大群的翼手龍和昆蟲。(簡史29)

另外,他可能無法看到任何哺乳動物的蹤跡。最早的哺乳動物可能比鳥類出現還要早數百萬年,不過在那時,它們實在是太渺小,太稀少了,所以根本不值得去注意。

和早期的鳥類一樣,早期的哺乳動物因為生存競爭和敵人的襲擊而被迫去適應寒冷艱苦的生活。它們體表的鱗片變成羽毛狀,進而發展成能保持體溫的蔽體物。與鳥類的變化大同小異,它們也變成了恒溫動物,能保持體溫。不過,它們沒有進化出羽毛而是生成毛發,它們也不保護和孵化卵,而是將卵安放在自己溫暖的體內,直到它發育成熟。它們中大部分是胎生的,它們的後代一生下來就生龍活虎。孩子生下來後,它們會繼續保護、喂養子女,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如今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有乳房,以哺育自己的後代。當然也並非完全如此,有兩種現在的哺乳動物沒有乳房,它們靠產蛋來繁殖後代,用皮膚下分泌的養料養育後代,它們就是鴨嘴獸和食蟻獸。食蟻獸產下硬殼蛋後,就把它放進腹下溫暖安全的囊中,直到孵化出幼仔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