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像去中生代的參觀者可能要花費幾天、幾周才能找到一隻鳥一樣,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哺乳動物確切的位置的話,他也很難見到哺乳動物的痕跡。在中生代,鳥類和哺乳動物看上去都屬於怪異的、次等的,不占主導地位的動物。
據現在猜測,爬行動物時代持續了大約8000萬年。倘若用人類有限的知識來觀察這一無限漫長的時代,人們一定會認為,這種陽光普照、生命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定會平安而長久的延續下去,而爬行於泥沼的恐龍和展翅飛翔的飛龍也一定會永遠興盛。但是宇宙那神秘的周期性規律和它積蓄已久的力量卻開始改變這看似可以永恒的安定日子。生命的幸運日子結束了。歲月流逝,無數年過去了,世界無疑是停滯了,甚至退步了,環境變得異常惡劣,平地易貌,山海改形。在岩石記錄裏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經曆過長期繁榮的中生代之後的衰落,伴隨著環境穩定持久的變化,生物的種類必然也會發生重大變化,一些新奇的物種出現了。同時,由於麵臨著滅絕的威脅,那些舊生物也都竭力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去適應這種變化。例如,菊石類就曾經在中生代的末期出現了許多古怪的變種。在安定的環境下,生物是看不見什麼新的進化的痕跡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做大的改變去適應環境,常常處於停滯狀態。而在新環境下,舊有的種族備受折磨,但新生的種族卻得到了維持生命和確立自己的地位的大好時機……(簡史26下)
岩石記錄在這裏中斷了幾百萬年。一重幕簾,靜靜地遮住了整個生物進化史的輪廓。當幕簾被再次揭開的時候,爬行動物時代已告終結。恐龍、蛇頸龍、魚龍、翼手龍以及無數種的菊石類,都已經銷聲匿跡。它們曾經多得不可計數的整個種族都滅絕怠盡,沒有留下任何的後代。嚴寒吞噬了它們。它們為適應新環境所作做的變化是遠遠不夠的,它們再也沒有遇到東山再起的生存環境。當時,世界上經曆的極端惡劣的環境,已經遠遠超出它們的承受能力,中生代的生物慢慢地遭到了徹底的滅絕。繼而,我們看到也一番嶄新的景象:一些新的、更堅強的動植物物種占據了這個世界。
當生命的曆史將翻開新的一頁時,整個世界依然處於嚴寒和荒涼之中。稍後,靠脫落樹葉抵抗冬雪摧毀的喬木、會開花的植物和灌木取代了以前的蘇鐵類和熱帶鬆柏類植物。而以前爬行動物繁衍生息的地盤上,出現了種類日益增多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