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哺乳動物時代(1 / 2)

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下一個時期是新生代,這一時代地殼不斷隆起,火山劇烈活動。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等巨大的山脈群和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脊就是在這個時候隆起形成的。地球上海洋和大洲也是在那個時候形成了初步的輪廓。據現在估測,新生代初期距今大約4000年到8000萬年左右。

新生代初期,地球上的氣候十分惡劣。後來,氣候漸漸變得暖和起來,形成一個物種非常豐富的新的繁盛期。之後,氣候再度惡化,地球又進入極度嚴寒的周期——冰河時期。以此為起點,這個世界逐漸發展起來。

但是現在,對於當時氣候變化的原因,我們沒有掌握足夠的資料,因此也無法去估計我們之前的氣候變化可能的範圍。地球上陽光可能越來越強,也可能溫度越來越低,又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火山的活動和山脈的隆起可能會繼續增強,也可能會逐步削弱,我們也不得而知。在這些問題上,我們缺少充分的科學知識。

新生代一開始,草就出現了,地球上第一次有了草原。那些生活在暗處的哺乳動物獲得了全麵發展,出現了許多有趣的食草動物,以及以它們為生的食肉動物。(人類的黎明13頁右邊中間圖)

最初,這些早期哺乳動物與在此之前曾經繁榮一時,後來又從地球上消失的食草、食肉的爬行動物很相似,僅有少數不同的特性。所以,一些粗心的觀察者可能會認為,現在開始的第二次的氣候溫暖、物種豐富的漫長時期,隻不過是上一時代的重複,隻不過是食草、食肉的哺乳動物取代食草、食肉的恐龍類,鳥類取代了翼手龍罷了。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非常膚淺的比較。宇宙的變化是無限的、連續的,它永遠向前毫無間斷,曆史永遠不會重演,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新生代生物與中生代生物之間的差異與兩者之間的相似性比起來,意義更為深遠。

這兩個時期生物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它們的精神生活。在母體與後代之間的接觸程度方麵,哺乳類動物和稍低等的鳥類與爬行動物存在著本質區別,哺乳類動物接觸緊密,鳥類次之,爬行類幾乎沒有什麼接觸。除了極少數特例外,爬行動物產蛋後一般都拋棄它們,任其自行孵化。小的爬行動物從它的父母那裏得不到任何知識的延續,就像孤身一人一樣,它一生的知識來源始終限於自己的經曆。爬行動物或許能夠容忍同類的存在,但是彼此沒有什麼聯係;他們也不去相互模仿,相互學習,更不會協同行動。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新生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卻因哺育和撫養孩子而產生獨具特色的適應能力,使相互模仿、相互交流學習成為可能,也通過彼此間警戒的鳴叫以及其它協同行為而互相聯係在一起,從而使控製和教育成為可能。一種“可以教育的”生物終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新生代早期最早的哺乳動物的腦的體積,與更活躍的食肉恐龍類相比較,隻是略有優勢,但是如果我們沿著岩石紀錄再往下看,不管是哺乳動物的哪一個種群,腦的容量都在穩定地增長。例如,在這一時期早期,有一種叫做無法獸(Titanotherium)的犀牛狀動物,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需要與現代的犀牛極為相似,但是它的大腦容量還不及後者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