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歐正處於分裂和戰亂紛爭時,西歐的人民尤其是荷蘭人,斯勘的納維亞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和英國人,已經跨越海洋,將他們之間的鬥爭擴展到整個世界。印刷機已經把歐洲政治思想溶解到一個大的、最初很不穩定的概念之中,而那另一項偉大的發明——遠洋航船,極大地將歐洲人經驗的領域擴展到大洋彼岸。
荷蘭人和北大西洋的歐洲人海外定居的最初目的並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了貿易和采礦。西班牙人是最早登上這片土地的人,他們對外宣稱自己擁有整個美洲新大陸的統治權。然而,不久以後,葡萄牙人也要求統治這個新大陸。於是教皇——這也是羅馬教廷最後一次行使世界主宰者的權力——把這塊新大陸分給了兩個捷足先登者:將巴西以及佛得角群島西部370裏以東的所有部分都交由葡萄牙統治,而所有剩下的部分歸屬西班牙(1494年)。當時,葡萄牙人還不斷將自己的海外事業向南向東擴展。1497年,瓦斯克·達·伽馬從裏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到達桑吉巴爾,然後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1515年,葡萄牙人的航海船到達了爪哇和摩鹿加群島,他們就在印度海岸周圍和附近建立貿易區並保衛它。莫桑比克、果阿和印度的兩塊較小的地區,中國的澳門(譯者注:中國政府已收回)和帝汶島的一部分,至今還在葡萄牙人的統治之下。(李軍版168右上)
因教皇的決定而被排除在美洲之外的國家,並不承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特殊權利。英國人、丹麥人、瑞典人,以及後來的荷蘭人,都開始群起瓜分北美和西印度群島。連最忠實於天主教的法國國王,也同新教國一樣重視教皇的命令。歐洲的戰爭自己擴展這種宣稱和占有。
在爭取海外霸權的長期的戰鬥中,英國人成為最大勝利者。丹麥和瑞典如此深入地陷入了德國的動亂爭執中,難以保持一支強有力的海外探險隊。瑞典還因為信奉新教的國王——“北方之獅”古斯達夫·阿道夫在德國戰敗而元氣大傷。荷蘭人趁機奪取了瑞典人在美洲的小塊殖民地,但由於他們要留神近在咫尺的法國軍隊,所以也不能成為英國人的對手。在遠東,加入爭奪的主要國家是英國、荷蘭及法國,而爭奪美洲的主要國家是英國、法國及西班牙。英國有著被譽為“銀帶”的英吉利海峽,所以在歐洲占有海上優勢。他們是最少受到拉丁帝國傳統束縛的國家。
法國人對在歐洲的利益考慮過多,整個18世紀,為了控製西班牙、意大利及德國矛盾局麵,他失去了在西方和東方擴張的機會。17世紀英國宗教和政治上的混亂,使得大批英國人民被迫到美洲去尋求永久居住地。他們在那裏紮根,人口不斷增長,使得英國在美洲的殖民鬥爭中占有極大優勢。1756年和1760年,英國人從法國人手中奪去他們在加拿大和美洲的殖民地。幾年之後,在印度半島的英國的貿易公司發現自己完全勝過了法國、荷蘭和葡萄牙。巴貝爾、阿克拜和他們的後裔所統治的蒙古帝國,此時早已衰敗不堪,實際上是被英國的一個貿易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所統治,這是人類征服史上一段最令人驚奇的傳奇故事。(延邊版123左下)
東印度公司最初隻不過是在伊麗莎白女王時代一個由幾個海外冒險者所組成的公司。漸漸的,他們被迫建立軍隊,武裝他們的船隻。現在,這個有著獲取利益的傳統的貿易公司,發現自己已不僅僅滿足於處理那些香料、染料、茶葉和寶石貿易,而開始幹涉王公們的稅收和領土甚至幹涉印度的命運。它是來做生意的,但他們發現自己竟開始了可怕的海上搶劫。沒有任何人來挑戰他們的行為。所以東印度公司的船長、指揮官、官員,不僅如此,甚至一般職員和兵卒都能在海上進行劫掠,並攜帶大量掠奪來的財富返回英國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