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是自由主義者,他們要求保護自己已經擁有的財產並獲得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麵是社會主義者,他們力圖將國家的財產集中起來而限製個人的財產。事實上,人們可以發現,在甚至不肯納稅的絕對個人主義者和完全反對私產的共產主義者之間,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同思想的人存在著。今天的一般社會主義者其實是集體主義者,他們主張擁有一部分私產,但把諸如教育、交通、采礦、土地和重要物質生產等事情交給組織完善的國家掌控。近來,出現了一些理智的,主張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計劃的溫和的社會主義者。人類也漸漸了解到,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在從事宏大的事業中很難合作;國家在向複合型過渡的過程中,在接收私有財產的過程中,處處都需要相應的教育進步與合理的監督和控製組織。無論是出版物還是政治運動,對於集團式的大規模的計劃而言,都顯得過於幼稚。(李軍版281左中)
但是,有一段時間內,雇主和雇員之間的緊張關係,尤其是刻薄的雇主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工人之間的危機,使共產主義以一種特有的基本形式傳遍了全世界。共產主義與馬克思密不可分。馬克思的理論基於一種信念:人們的思想受製於所處的物質環境;上層階級和貧苦階級之間必然存在著的利益衝突。隨著機器革命所需要的教育進程的發展,終會占多數的工人階級必將逐漸產生一種明顯的階級意識,日益團結以反抗少數統治階級。馬克思預言,在一定的情形之下,那些階級意識成熟的工人將要取得政權,並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反抗、暴動以及可能發生的革命是可以理解的,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一個新的社會國家,而是一個破壞性的社會過程。正如我們後麵會講的,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嚐試,證明了它不過是一種破壞力。
馬克思致力於用階級鬥爭取代國家間鬥爭。馬克思主義接連創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國際工人協會。但是從近代個人主義思想出發,也同樣可以實現國際化的思想。自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之後,人們越來越來認識到,要達到世界繁榮,全球性的自由貿易必需的。個人主義者不但反對國家,而且還反對關稅、國界和一切阻礙自由通行的事物。很有意思的是,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這兩種思想路線在物質和精神層麵都截然不同——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的社會主義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商人的自由貿易思想,然而,它們的內容卻同是反對國界,希望為全人類從事福利事業。現實中的邏輯終於戰勝理論上邏輯。我們逐漸意識到,出發點相距甚遠的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源於一種共同的追求,即探索如何實現共同協作的社會政治思想和方法。隨著人們對神聖羅馬帝國和基督教世界的信心的下降,隨著新大陸發現,人們的視野從地中海拓展到全世界,這種探索在歐洲又重新出現並不斷強化。
若把從古到今社會、經濟和政治思想的發展與擴大從頭到尾地敘述一遍,就會遇到許多與本書範圍和目的相矛盾的問題。但是,考慮到學習世界曆史的學生們的想法,我們必須意識到,在人類的思維中,對這些探索性思想的重構仍是一項沒有完成的工作——甚至可以說我們甚至不曉得這工作還有多少沒有完成。當然,某些共同的信念確實還在形成中,而且它們的影響也開始在現代的政治事件及公共事業上顯露出來。但是,就目前而言,它們還不是很清晰,還不足以服從,還無法使人確切而係統地認識它們。人們的行為,常常徘徊於傳統與新思想之間,總體而言,他們還是更傾向於傳統思想。然而,即使是相對於前一代人的思想,似乎也看得見期間有一種新的思想的輪廓正在形成。這是一種粗略的形態,還有許多模糊不清之處,細節和形狀也變幻不定,但卻日見清晰,漸漸顯露出輪廓並穩定下來。
從許多方麵,從日益增多的人類事務中,可以看出人類已逐漸演變為一個統一的社會了,對於這些事務,人類逐漸產生了一種共同管理世界的需要——所有這些都變得越來越清晰。例如,可以明確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形成了一個經濟共同體,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需要整體性規劃。發明給人類帶來的福利越來越大,而現在利用資源產生分散競爭的管理也越來越浪費和危險。財政金融變成了世界性的利益,隻有全世界共同管理才能取得成功。傳染性疾病、人口增長與流動等問題日漸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人類活動的能力和範圍的不斷增大,隨之,戰爭也更具毀滅性和無組織性,甚至用戰爭來解決政治和民族鬥爭的拙劣方式也變得不再實用。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一種超越現有的政府的、範圍更大、更全麵的管理和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