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的製度、風俗習慣和政治思想等等,都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慢慢形成的。這一過程既沒有人能夠設計,也沒有人能夠預見。直到人類社會發展到青春期,即公元6世紀,人類才開始仔細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這一時期,人類第一次質疑固有的信仰、法律以及製度,並決心對它們進行變革和重整。
前麵我們已經講過,希臘和亞曆山大城光輝在人類初期曾出現了知識的黎明,還談了之後的奴隸製文明的崩潰,以及宗教迫害與專製政體的烏雲,如何遮蔽了黎明的曙光。直到15、16世紀,自由無畏的思想的光芒才最終衝破歐洲的黑暗。我們還曾經詳細地講述了在歐洲大陸精神天空的雲翳逐漸滌蕩幹淨的日子裏,阿拉伯人的好奇心和蒙古人遠征。起初,人類增長的知識主要是物質方麵的。物質成就和物質力量是人類理性複蘇的最早成果。而人際關係學、個體以至社會的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經濟學,不但本身微妙複雜,而且還受到了許多情感因素的束縛,所以它們發展得非常緩慢,麵臨著很大的阻力。人們往往願意靜心聆聽對星辰和原子之類的知識,但對於生活方式的理論卻常常會恍然而有所觸動。
在古希臘,柏拉圖大膽的哲學,早在亞裏士多德努力去探討事實之前就產生了。歐洲也是一樣,早期的政治研究是以“烏托邦式”故事形式出現的,那些故事直接模仿了伯拉圖的共和國及其法律。托馬斯·莫爾爵士巧妙模仿柏拉圖的《烏托邦》,在的一條濟貧法上產生了效果。拿波裏人康帕內拉的《太陽之城》更富想象力,但卻沒有產生太多的社會影響。
我們發現,到了17世紀末,大量的政治和社會科學的研究著作紛紛出現,日益增多。約翰·洛克是這個討論的先驅之一。他是英國一位共和主義者的兒子,原先在牛津研究化學和醫藥學。他對政府、宗教自由和教育等方麵的論述,表明了他已完全意識到了社會改造的可能性。與英國的約翰·洛克齊名,但稍晚於他的,是法國的孟德斯鳩(1689年~1755年)。他研究了社會、政治和宗教製度,並加以基本的分析,將法國專製君主政體的虛偽批駁得體無完膚。孟德斯鳩與洛克一直,清掃了那些蓄意阻礙人類社會改造的錯誤觀念。(簡史411上)
18世紀中期和後期,新一代思想家們對孟德斯鳩關於道德和知識的思想進行過更為大膽的探討。一批來自耶穌派,即“百科全書派”的著名作家,立誌開拓一個全新的世界(1766年)。與百科全書派並駕齊驅的是經濟學家或“重農學派”。他們對糧食和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有著極為大膽直率的研究。摩萊裏,《自然法典》的作者,曾經批判私有製,提倡共產社會的組織體係。他是19世紀聚集在共產主義旗幟之下學者中的先驅,他們被統稱為“社會主義者”。
什麼是社會主義?對於社會主義的定義有上百種,社會主義派別則有上千種。本質上說,社會主義不過是一種基於共同財產觀點之上對私有財產權觀念的批評。我們將對曆代以來的類似思想演變進行簡單回顧。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是我們大部分政治生活所依賴的兩個主要觀念。
私有財產的觀念源於物種競爭的本能。在人類還未演化成人類,我們的祖先類人猿就已經擁有財產了。最初的所謂財產,就是在野獸中所爭奪的東西,例如狗與狗骨頭,虎與虎窩,鹿與草,顯然都是私有財產的原始形態。在社會學裏,“原始共產主義”這種表述是毫無意義的。舊石器時代的部落族長占有妻室兒女、工具、以及其他見得著的財產。如果有人想搶奪他的財產,他必然會全力鬥爭,必要時殺死對方。正如阿特金森在其《原始法》中所證實的那樣,隨著部落不斷地壯大起來,族長漸漸容許後輩的生存,容許他們占有從其他部族中俘虜的婦女,容許他們占有自己製作的用品以及飾品以及他們獵取的獵物。正是因為有了彼此間財產的通融和相互妥協,人類社會才得以逐漸發展。由於驅逐異族出境是人的本性需要,所以各部落之間必須相互妥協通融。如果山頭、森林、河流等不屬於你或我,那就讓它們屬於“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想占有一切東西,可惜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樣會招致別人對我們的消滅。所以說,社會的原始基礎,就是對所有權的調和。與今天的文明世界相比,獸類和原始人類時期對所有權的要求更為強烈。在相當程度上,占有欲源自我們的本性,而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