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德國人又研製出名為“蠔雷”的水壓水雷,利用艦船通過水雷上方引起海水壓力變化來引爆水雷。這種水雷很難被掃除,加之水壓、音響、磁引信的聯合運用,掃雷手段受到嚴峻挑戰。於是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先用聲呐探測水雷,然後逐個消滅的方法,使得獵雷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
隨著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國發展水雷更注重提高其智能化、機動性、隱身性、主動攻擊和精確打擊能力,發展了自航水雷、自導水雷、火箭上浮水雷、遙控水雷、軟體水雷等新型水雷。
英國“石魚”通用模塊化沉底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預編程序、微機控製、聯合引信的現代沉底雷,適用多平台布放,適應各種作戰環境,是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一型水雷。
英國“石魚”通用模塊化沉底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預編程序、微機控製、聯合引信的現代沉底雷,適用多平台布放,適應各種作戰環境,是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一型水雷。
自航水雷由潛艇在離港口較遠的適航區水下發射,水雷靠自身動力航行到預定海域對敵重要港口或水域進行封鎖。最有名的自航水雷是美國的MK67,裝有MK58水雷的磁、水壓、地震波引信,航行裝置由MK37魚雷改裝而成,可自航10餘海裏。
火箭上浮水雷平時在較深的海底或水中埋伏,當引信探測到目標並進入攻擊區域時,雷體與固鎖裝置分離,雷體在火箭發動機點火後迅速上浮,對目標實施攻擊。美製CSM火箭上浮水雷、俄製MSHM火箭上浮定向攻擊式短索錨雷,是火箭上浮水雷中的佼佼者。
還有魚雷和水雷組合產生的自導水雷,如美製MK60“捕手”水雷,水雷殼體內裝MK46魚雷戰鬥部,布雷間隔和布深都很大,布少量水雷就能取得非常好的封鎖效果。瑞士“風暴”遙控水雷,意大利淺水抗登陸“曼塔”水雷,德國用高分子材料製造的軟體水雷,等等。
未來水雷在引信與控製係統智能化、雷體材料與形狀隱身化、戰鬥部與裝藥高能化等方麵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深水炸彈
深水炸彈是發射或投放入水後,在水中一定深度爆炸,打擊敵潛艇、破除雷陣、攔截來襲魚雷以及破壞水中設施的一種水中兵器。深彈分為:投放式深彈,從艦尾或飛機上投放的深水炸彈;火箭式深彈,一般由水麵艦艇發射,依靠火箭發動機推力,能夠飛出一段距離再入水下潛的深水炸彈;航空自導深彈,飛機布放入水後能自動導向目標的深水炸彈。
從一戰以來,深彈一直是主要反潛兵器。上世紀60至70年代,反潛魚雷和反潛導彈的出現使反潛深彈受到冷落。美、英等國在70年代以後建造的水麵艦艇上就不裝備深彈武器了。前蘇聯則不然,水麵艦艇一直裝備火箭式深彈,射程有1000米、1800米、2500米、4500米、6000米和12000米。法國、日本、瑞典、挪威等國仍在使用和不斷改進深彈,作為護衛艦和小型水麵艦艇的反潛武器。如挪威海軍“燕鷗”火箭式深彈射程已達5000米,瑞典海軍在直升機上安裝了“埃爾瑪”小型深彈係統,西班牙用於反潛、攔截來襲魚雷的多用途深彈射程達8000米。
國外深彈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射程不斷增加;采用被動聲自導裝置增加殺傷概率;采用定向爆炸技術提高爆炸威力;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發展,既能反潛,又能攔截來襲魚雷、打擊水麵目標、破壞水下設施、反蛙人偷襲,其發射裝置既能發射深彈,又能發射魚雷誘餌或幹擾火箭。
可以肯定,現代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海上軍事衝突和局部戰爭的需要,科學家對新型物理場、新材料、新型高能炸藥及裝藥技術的試驗與研究,必將促進水中兵器家族不斷發展壯大。水中兵器的智能化水平會越來越高,威力越來越大,可靠性越來越好,使用也更加方便靈活。